甲骨文的夏字与现代的夏字

在甲骨文中已经有春、秋、冬三字来表示季节。引用张展先生言:在甲骨文典籍中,遗憾的是至今仍未发现“夏”字形体,也尚未见有关“夏”字的考释文章。按理说,商代贞人们如按现代科学门类分类,他们应是当时多门学科的专家、学者兼文字学家、书法家、篆刻家,对天文学、气象学领域的时令、季节、干支纪年、星象变化等研究很深,记载翔实、准确,令美国的现代天文学家折服、敬佩。既然他们创造出春、秋、冬的文字记载季节,则“夏”字应当有,只是记绿卜辞“夏”的甲骨片没有出现(发现)罢了。按张展君所言甚是,唯其曰:记绿卜辞“夏”的甲骨片没有出现(发现)罢了。按甲骨文至今发现月15万片之多,其文字约5000余,既然春、秋、冬三字频繁出现,卜辞占卜的时间于占卜的事件不可能只限于在春、秋、冬三个季节,那么我们肯定甲骨文中“夏”字必定有,在这约5000字的甲骨文中,我们至今认识尙不到甲骨文字总数的三分之一,那么在剩余的三分之二多的文字中必定有夏字。那么甲骨文的夏字究竟是什么形状的呢?与金文及《说文》夏字的篆书是一个系统的吗?

    带着这两个问号,余仔细的阅览了郭沫若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合集》40000片甲骨拓片,在这些拓片中,余发现了一个文字,其与甲骨文春、秋、冬三字的出现频率相媲,且为纪时之字,经过再从卜辞内容的对证,余确定其即为甲骨文的“夏”字,其字形如下:

  ①          ②          ③         ④

    这四个字形,在甲骨文丛书中,诸家多说为一字繁简之异,按其之说甚是,今加以确信。因为这四个字形,在卜辞中用法一直,从字形上亦可确定。

    余将其定为“夏”字的考释文章通过信函发给国内20余名甲骨文字学者定论,遗憾的是只有北京师范大学的贾书晟教授给予回函。虽然贾书晟教授予以否定,但余认为可能是本人信函中尚未说清,以至于如此。其后余投入1年半的时间来考证这个字,增加释为“夏”字的可信度。今终能十分的确信。

    我们先分析一下字形②,其像草木之叶延伸茂盛之形,已不容置疑,字形①则为其之简写(即省去树木主干及根之形),字形④在字形②的基础上增口,其口必为坎坑,即植树的树坑。字形③则为字形①增口。这个字从字面明显的是表示树木枝叶茂盛之形。

       我们再从甲骨文春、秋、冬三字的造字根源看,甲骨文“春”以幼草初生之形,以为表示春季;“秋”字则为蝗虫之形,秋天正为蝗虫患发的季节,故表示秋季;“冬”字增像居室屋檐垂挂冰凌之形,以为表示冬季。从甲骨文春、秋、冬三字我们可以得出,其皆以季节变更,生物变化来造字,的那么甲骨文“夏”字必定与季节的变更,生物变化有关。

     综上所言,大家自然想到,本字像树木枝叶茂盛之形,树木茂盛之形正为夏季所属。故本字按甲骨文四季的造字理论可以说通,其即为甲骨文的“夏”字。

    我们再从文字训诂方面来看:

    《釋名》【夏,假也。寬假萬物,使生長也。】其可以证明夏字的本义;

    《尔雅》【夏,大也。】;《诗·秦风·权舆》【于我乎夏屋渠渠。《传》:夏,大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夏,此字本谊训大也。万物宽假之时也。】其皆训“夏”字为:大也之义,可信,盖树木至夏季枝叶茂盛则为大也。

     《方言》【自关而西, 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按其所说正与甲骨文“夏”字形体吻合。

     又《说文》“厦”字篆书从“夏”,《集韻》【厦,大屋】其正取夏本大之本义。《玉篇》【厦,今之門廡也。】按《说文》训“廡”为【堂下周屋。从广無聲。,籒文从舞。】可知“厦”字取“夏”字之树木之下四周也。《说文》以此字为廡之籀文,又及甲骨文無、舞本一字,像人手持饰物舞蹈之形,故其手持之饰物正若夏季树木枝叶茂盛之意,亦可证“厦”字从“夏”之缘由也。:“夏”与“厦”自古亦可通。

      又“嗄”字从夏,《玉篇》【嗄,聲破。】《集韻》【嗄,聲變也。】《廣韻》【嗄,聲敗】即声音嘶哑的意思,按其所训可信,盖夏季树木枝叶茂盛,凤吹之则沙沙作响,若人之声嘶哑也。此说非为无稽之谈,《集韻》【嗄,或作。】可证,盖字所从之欠,欠像人张口气啎之形。

      综上所述,甲骨文“夏”字像树木枝叶茂盛之形,与字义之训诂亦可吻合。

      我们再来探讨一下甲骨文“夏”字的得声之源:

形本,像草木枝叶之形,甲骨文“屮”象草木之枝干形,故甲骨文“屮”与“木”旁在形声字中每可通用无别。按《说文》【屮,丑列切。】;【夏,胡雅切。】可知“夏”字从“屮”等声也。

     我们再将“夏”字置于卜辞中,看看是否通顺:

    在胡厚宣《甲骨续存》2.154甲骨拓片上有:乙卯卜,贞:今夏泉来水?辞例。白话:乙卯这一天占卜,贞问:今年夏天泉来水会泛滥吗?我们可知夏季正为水灾泛滥之季节。这不言而喻将本字释为“夏”于卜辞时间对应。註:卜辞中春、秋、冬每以今春、今秋、今冬称之,与本字在卜辞中亦以“今”字作引相同,可知本字即为四季之一“夏季”也。

    又《甲骨文合集》6412甲骨拓片(附图):辛巳卜,爰贞:今夏王共人乎(呼)妇好伐土方,受有之。五月。白话:辛巳这一日占卜,今夏天商王与大臣召唤妇好讨伐土方这个部落,能受到神祗的保佑吗?五月。我们从卜辞中的记载占卜时间的“五月”二字可以得出,其正为夏季。

    又《甲骨文合集》6413甲骨拓片(附图):辛巳卜,完贞:今夏王从乘伐土方,受有之?完贞:今夏共正土方?十一月。白话:辛巳这一天占卜今夏天商王随从军队讨伐土方这个部落。今天夏天联合其他部落一起讨伐土方这个部落,禾黍能丰获吗?十一月。

    其占卜时间为“十一月”,说明了在冬季占卜,其占卜是的明年夏天的事情,按照冬季为一年最后的季节,称呼来年为今无可厚非。

    又《甲骨文合集》6461甲骨拓片:庚寅卜,完贞:今夏王勿步伐人;庚寅卜,完贞:王其步伐人?……等等,记载时间亦为“五月”。

    等等,皆可证明本字释为“夏”字的正确性。

    本字:孙仲颂释为和、禾,疑并叚为秋。其所释不可据,诸家已否定。盖甲骨文已经秋字,且其与甲骨文禾、和自信相去甚远。

      叶玉森谓:方春之木,枝条抽发,阿傩无力之状。下从口,即从日,为纪时标识。紬绎其义,当为春字。按其所说亦不可据,盖甲骨文已经有春字,且本字下从口与日子不可混谈。

    另外作它释者尚有,不一一举例,皆无所据,或不确。

    综上,本字释为“夏”字于形、义、声、训诂、等等方面证据确凿。

    那么甲骨文“夏”字与金文“夏”(附图)及《说文》之“”字有相承的关系没有。

金文:秦公簋      《说文》篆书

    从金文秦公簋的“夏”字与《说文》篆书可以得出,金文与《说文》篆书属一脉相承,然其与甲骨文之“夏”字当非一脉相承之字。

    《说文》【夏,中國之人也。从夊从頁从。,兩手;夊,兩足也。】许君所说后人不知其义,今暂作一说。

    其从“页”,“页”乃像人之侧视之形;其从“”,“”像人两手下垂持之形;其从“夊”,“夊”本象人脚趾之形,其为下行之义。故我们不难想象,此形正与古人两手持衣襟欲跪之形(附图),此乃华夏民族古人之坐下息止之形,蛮夷则不论也。

妇好墓出土的玉人像

    综此,可知金文与《说文》篆书之“夏”字,实乃像人两手提衣襟欲跪坐之形,以此华夏之俗表示华夏之人也,故方有《说文》【夏,中国人也。】之说,其已不再具备“夏”字训为“大也”之本义。故甲骨文之“夏”字与金文及《说文》篆书之“夏”造字非一源也。

    此字今做此定论,不复述焉!

            吴征于辛卯岁夏月于哀斋

Author: jgwy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