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8 e# _' |: H2 e7 y- |* k
5 p/ Q: L7 e% I8 S
. S6 o) t- }4 r* k' H资料图:2011年1月17日,一则60秒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时报广场户外大屏幕播放。在接下来4周时间内,从每天早6点至凌晨2点的20小时内,这则宣传片每小时播放15次,总计播放将近万次。图为纽约时报广场宣传片播放现场。中新社记者 孙宇挺 摄
: V. T5 C0 d7 u$ k! \) } 说到美国,可能会想到好莱坞影片和可口可乐;说起日本,眼前会浮现出相扑和动漫;谈及法国,一定联想到香水和葡萄酒;聊到巴西,不得不提热烈的桑巴舞,激情的狂欢节,亦或是狂野的足球;对于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人们开始耳目一新。% G0 N: O( o/ B* @ K \
5 `6 _8 \ e, a% |$ D8 ] 孔子学院遍布全球1 K7 C8 ]( e" h2 i/ |6 M( S4 r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文化已传播到世界许多角落,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中国形象被越来越多外国人接受。在此背景下,孔子学院正以一种自信、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姿态对外传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迅速发展真实地反映出世界各国正日益关注中国。8 |5 G. D& g1 h6 p# O# B
自2004年首家孔子学院诞生于韩国以来,已有96个国家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300多个孔子课堂。目前,汉语学习热已从周边乃至亚太地区扩展至全球。一些西方大国不得不承认,与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历史悠久的中国打交道,学习汉语十分必要。西班牙《对外政策》杂志评论认为,中国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中国人民同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开辟了不同文化之间平等对话的新渠道。2 G7 I' _. H' ~% m
“春节”风刮向各地/ q3 @, B |( D3 ^3 L! i- @* C
俄罗斯汉学家马斯洛夫曾说过,春节是中国传递给世界的一张传统名片。近些年,我国的传统佳节正引起众多国家上至领导人下及寻常百姓的普遍重视。
& D8 ?( Z( U/ ]( j0 w# X- O- j 兔年来临之际,奥巴马发表声明说,“在不同文化背景和信仰的人们欢度春节之际,让我们举家庆祝,尽享挚爱之人的陪伴。”英国首相卡梅伦不久前在贺辞中对在中国、英国以及全世界将要欢度中国农历新年的人们致以最美好的祝福。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特意利用“澳大利亚日”和春节的相近性提醒公众:华人已成为该国一个自豪的组成部分。! u$ X# @5 r4 {
今年春节元素在各地民间亦不断显现:巴黎街头华人彩装游行引起10万人瞩目、纽约帝国大厦亮灯庆祝春节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惠灵顿“2011中国兔年春节”庆祝活动异彩纷呈、悉尼贝尔莫尔公园的农历新年庆典极具西方风味、吉尔吉斯的比什凯克,清一色的当地中小学生用歌声和舞蹈演绎了一回“吉式中国年”......“春节”风的背后,更多的是各国对中国地位的认可和一种文化的期待。. W$ t1 E" V! e
国家形象新展示
6 z9 {$ d! K) [: a9 [/ a 西方人总是习惯于从人物视角来认识中国,从演艺界的成龙、巩俐,或是体育界的姚明、李娜的名人效应反映这样一种倾向;西方国家还喜欢从文化个案推广至整个文化层面,功夫、中医等似乎成了一些外国人中国文化的全部印象。
& _! Q3 }! K! a6 |% _% W 作为千年古国、13亿人口大国,新兴发展中国家,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新时期,中国都有理由向国际社会展示崭新的国家形象, 积极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 c! A2 F: C' i9 W
2008年北京奥运会集中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的发展成就,成了世界全面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窗口。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更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两次重要展示,彰显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开放、勃勃生机的面貌。中国良好的形势和近年来多次成功举办大型国际盛会使一些最保守的西方人士也开始反省过去对华的各种不实言论。7 S- m* h. [5 v- [
2011年中国再度出手,主动向世界宣介国家形象品牌。1月,以胡锦涛主席访美契机,中国在纽约时报广场播出《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运动员、企业家、导演、航天员……59张鲜活的面孔,每天在大屏幕播出300次,传递出真实、开放、朝气蓬勃的新时代中国人形象。2月,《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在德国掀起了新一轮中国热潮,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对此做出积极评价,认为西方所关心和担忧的一些问题,片子基本都直接或间接地给出了人性化很强的答案。. T% i5 f- e+ z% s; @4 [5 k
探索共赢之道,践行以人为本4 e% s, I1 o' b$ s" r+ r
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并未像少数西方国家宣称地那样走上一个大国扩张的道路,这是因为,中国人历来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和谐也需要中国。寻求共赢恐怕是中华文明延绵数千年不绝的秘诀之一。$ I8 v1 W( N: p8 p) I( d' H4 o
需要了解中国的远不止这些,中国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恐怕还在于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从十几年前的抗洪救险到历历在目的汶川、玉树抗震救灾,乃至近日埃及撤侨,老百姓的利益永远放在首位。8 ]7 L& X) c A3 o
当西方重新把目光投向中国时,更多的或许是思考......) _1 C& g6 E$ d
4 z& g- i" P( A8 I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