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t7 W Z9 M) N7 p: p) I. F' @/ E9 ^6 _8 r# J2 X Z6 P' S
2 j; R; i! P; h《唐山大地震》宣传海报
$ _% W: {0 x! g' m! H2 D6 H, { 据新华社电 2010年,我国故事片产量达526部,仅次于印度和美国。然而,这个数量背后还有一个数字让人关切:526部影片中走进影院的只有260部左右,剩下的一半似乎都人间蒸发了;此外,即使在上过影院的影片中,又有大量过了一两天就被撤下,被业内戏称为“影院一日游”。这么多电影无法走入影院的原因究竟何在?这是不是一个正常现象?它们都去哪儿了?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电影界政协委员对此解疑释惑。
+ y' E; a' G. c5 J$ I$ u. f5 y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认为,这是中国电影产业结构的问题,瓶颈在于国内银幕数还是太少。; F& ?4 i: s! f9 W- d
来自广电总局的数据,2010年我国新增银幕1533块,平均每天新增4.2块银幕,然而,这与市场的容量还有很大差距。据了解,美国平均8000人就拥有一块银幕,韩国也达到了2万人拥有一块银幕的水平。在我国,以城市人口计算,目前平均10万人以上才拥有一块银幕。即使在银幕数处于全国领先的北京,2010年底银幕数突破500块,也仅仅达到了3.4万人拥有一块银幕的水平。; k( q& l$ K: A2 j: l
“电影院就是什么挣钱我就卖什么,根本顾不上其他那些影片。”张会军委员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鼓励多建影院,增加银幕数量。2 Z3 s+ C# B6 L1 a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认为,观众看不到更多国产电影这个现状的责任主要在影院的经营者。现在电影院线一股脑地瞄准大明星、大制作,而大部分年轻导演的作品不可能有大明星、大宣传、大制作。“我们希望还要关照一下中小规模的影片,因为中国电影大部分还是中小制作,特别是许多年轻电影人的制作,我觉得应该视野开阔一点。”李前宽委员说。( a' T8 X$ H }* J5 u.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则更多地从电影创作者的角度分析这个现象。他说,任何的文艺作品都有质量高下之分,电影艺术生产,只要不违反电影管理条例,即使艺术品质或商业品质稍差,审查就得通过,但进入市场后的表现就看自己的竞争力了。在市场容量一定的情况下,优胜劣汰是市场的自然法则。“526部只是一个产量,其中有好有坏,像《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这种精心制作的片子上座率也不错,但是有些东西不行,本身投资就小,请不到明星,更重要的是没有办法宣传,这个片子就走不出去。”王兴东委员说。
) k& a& a; A3 w3 J8 E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导演尹力则给出了另一个角度的解释。1996年1月1日,广电总局电影频道开播,成为国产影片除大银幕外与观众的又一个重要对接窗口。
4 v* Y# C& c1 \; x) o8 N5 _ “但是短短几年,电影频道把电影界拍了30多年的电影全部播完了,然后重播,但是播了三遍五遍以后,支持这个频道的主要片源就变得匮乏,应运而生的就是电视电影的概念,用拍一个上下集电视剧的容量,专门供在电影频道播出。那叫做数字电影。”尹力委员说。他说,事实上,每年中国生产的数百部故事片,专供电影频道播放的占了相当的数量。2 t0 }' E/ a2 x. L4 d
* n4 M- K/ U x( E9 h- p8 m- s)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