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广告投放 虚位以待【阿里云】2核2G云新老同享 99元/年,续费同价做网站就用糖果主机-sugarhosts.comJtti.com-新加坡服务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
查看: 82|回复: 0

人民大学教授称我国面临未富先老等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 年 6 月 2 日 17: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4 x0 S; K% }# c& R- }

7 M) \! |9 i4 s) a, w" P- J6 S  D2 {: Z
  z, X8 t* W' R3 q6 ~! p: }" q- 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o/ d3 R5 `2 J7 C* F: g- ~翟振武教授。
  X. a2 |5 D' I7 M8 _  翟振武教授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的主讲人。/ ?/ b2 d& `( S6 z* ?
  14年后年轻劳动力恐将不足,30年后中国1/3人口是老人+ p: h) Q3 t, O7 B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人口发展和全面做好新形势下我国人口工作”进行了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这次集体学习是以4月28日刚刚结束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为背景的。会议主讲人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翟振武教授。0 ~& m! j" l% r! u. I. S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登记的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在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在性别构成中,男女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是51.27%和48.73%。- S* [3 E8 {8 R! n) ]1 T' {& x. M
  一时间,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短缺、性别比改变等问题引发了社会强烈的关注。为此,记者独家专访了翟振武教授,独家解析中国人口现状。" C$ J2 U- j2 t" R' r
  文、图/本报记者 赵琳琳; j+ U; q8 Q) j3 s5 ?$ V0 }
  人口现状:2 o" o7 {' L) e
  净增长较高峰期减少2/31 V* z0 {2 T2 p* s$ U
  广州日报:近年来,与老龄化、计生等人口问题相关的话题似乎越来越热,为什么会这样?' {, s/ }: D" X" V7 e5 n
  翟振武:我认为人口问题一直都很热,媒体每个时期关注的热点不同。比如,早在解放初时,就曾有过一场关于人口的辩论,后来形成了对于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的批判。实际上,即使早在解放前,人口问题也有很多人关注,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都发表过专门的与人口有关的论文,毛主席也曾专门写过与人口有关的论文。
; O' x: G  E% E9 O/ |# H% {8 U3 w! {  中国人口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和转型,经过几十年的计划生育、人口调控,中国已经遏制住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最近二十年一直都在减缓。每年增加的人口也越来越少。在上世纪60年代,我们平均每年大概出生2600万至2700万人,而出生率最高的一年,1962年出生了2900万人,扣除死亡的700多万人,由于生育率很高,平均每年净增2200万人,而现在,中国每年大概平均净增700万人左右。
9 D" o* {+ R% f, P& E" F  广州日报:也就是说,现在中国每年净增的人口减少了2/3?
7 h/ J& K: I5 E. |  翟振武:对,并且这个数字每年还不断减少,由原来每年增加800多万人,到后来每年增加700多万人,而现在,每年净增的人口大约在700万上下波动,再往后,每年人口增加数量会慢慢地越来越少,当我们每年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大体相等,人口就会进入零增长状态。
, @- D. b4 d2 B3 h( Y6 }. D  本来,人口就是社会的基础和主体,所以人口的每一个变化都会对社会产生很重大的影响。现在,人口问题之所以会不断见诸媒体报端,就是由于人口在剧烈转型,同时,因为计划生育、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也在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
7 L! v/ C( j( p% H. A  转型:
; V2 g/ H+ @3 V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l. Z& T4 s1 ]$ c) H, r
  广州日报:中国人口面临巨大的转型,怎么理解你所说的转型?是数量的转型?结构的转型?( z6 r# j. m) y0 r( U
  翟振武:在人口学里面有一个叫“人口再生产的模式”,实际讲的人们的出生、死亡和人口增长的关系。在以前的社会里,包括欧洲以前也是那样,中国解放前也是一样,叫做“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随着工业革命,还有医疗卫生进步,各个国家陆陆续续进入死亡率开始下降的阶段,出生率还保持在原来的高水平上,这时候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出现高增长率的阶段,叫“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的阶段。
) S( z# b! u3 Y, }, U% ?2 x# W  再经过若干年,欧洲经过了一两百年,日本经过的时间短一点,中国也经历了很短的30多年时间,使很高的生育率逐步下降,和死亡率在低水平下又达到了平衡,叫“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 o( l3 M9 v4 O& g- u; T5 H- s  中国是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一个巨大的转型会带来人口结构、性别等各个方面的重大变化。比如,因为生育率较低,老龄化速度会加快,所以,我们能看到中国现在老龄化的程度不断提速,引发议论。目前,中国还不是很富裕的国家,这叫未富先老。对于欧洲而言,是一边富一边老,但中国老龄化速度很快,人口转变速度更快,老龄化来得也比较快。很多物质、制度等方面的准备都没有做好。
' `& [! H2 s- S4 `; D5 `  挑战:5 h& `, v4 `7 c6 N( ]
  再过30年1/3是老人# B* A6 K" ~/ G* U
  广州日报:中国的人口基数较大,你曾说过,再过30余年,中国人口中三分之一以上都会是老人。' U- K6 S: {) d% O0 ^8 b
  翟振武:对,那时,60岁以上的老人会达到30%左右。中国现在有约1亿8千万老年人,老龄化速度在未来十年会加速,在2021~2031年左右,由于大批老年人都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全部进入老年,这时,中国的人口形状会形成像蘑菇云一样上大、下小的状况,之后,由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出生率的减少,老年人会逐渐减少。而最高峰时期,中国的老年人人口会达到约4亿,这对中国应该是个很巨大的考验,而我们整个制度现在尚未做好准备。
6 q: p, K5 |5 X7 S! ?" F+ \6 _! A  广州日报:老龄化成为目前被关注最多的话题之一,你认为,为什么现在大家如此关注老龄化?
$ o: l3 r( F8 F  翟振武:劳动力的减少源自前些年出生率的降低,有几个数字可以说明问题,上世纪60年代,每年出生的婴儿约为2700万,而到上世纪90年代,每年大概出生1800万至1900万婴儿,再到现在,每年的出生仅1600万。3 Z4 M) Z  p, B$ ~0 {, \8 U
  首先,中国从未经历过老龄化社会,以前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很高,人口基数塔底部很宽。现在因为出生率低,中国的老年人相比更多,比如,中国现在有1.8亿老年人,很快会达到2亿、3亿、4亿,如此快速的老龄化,对整个社会养老体系和养老制度安排是个巨大挑战。2 x/ D9 I# N$ h& ^
  现在,很多老人不再和子女住在一起,且这一趋向越来越明显,这是社会发展、城市化、家庭核心化所导致的。在家庭养老功能大大削弱的同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又在提速,这一问题引起议论很正常,这也确实是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 Y, ]' t4 j. V2 r/ ?  广州日报:你认为,为了应对未来老龄化的加速到来,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好准备?2 `% m  o. _+ W) w: C$ b( f0 F
  翟振武:我觉得一个政府要建立养老保障、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等,这是最基本的。第二还是要建好老年人服务体系,这有很多扎实的服务和工作要做。比如,可以有专门的连锁机构为老年人服务,如老年人家政、老年人餐饮等。此外,还要重视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方面的服务和工作。
1 m1 o2 k9 n" B- ]' D  广州日报:你刚才谈及,其挑战可能来自社保体系?
7 a& S* w* J" `, ?  翟振武:还包括制度、服务体系。来自社保方面的,比如,北京的老年人基本上都能够从政府那里领取到一定的补助,还会给老人发放老人服务券等。但现在,一个最大的欠缺在于服务体系这部分,即使一些老年人有一定的物质收入,也很难找到服务。比如,有些老年人腿脚不利索,却要自己买菜切肉做一锅饭。现在,有很多给白领服务的餐饮点,却还没有给老年人订餐这样的公司和服务;而做给年轻人吃的饭,不少又贵又硬,老年人吃不惯,而老年人也不可能每天去饭馆吃饭。8 N/ K" G/ h0 S# G6 {9 F
  广州日报:除此以外,还有哪些?
8 ^; r. r& p' o9 }3 q; ^# T4 {) _( T  翟振武:再比如说家政服务。比如,很多老年人家里灯泡坏了,尽管年事已高,也必须自己踩板凳换灯泡,比如,一位居住在北京东城的老人,其子女住在北京西城,不可能为这点小事打电话让住在西城的子女专门到家中来,所以服务体系和物质支持非常重要。$ [. F5 s1 t9 Y' {+ N) S" b  p$ j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物质支持对农民而言更为重要。现在,我国有了新型农村社会保险等,尽管其覆盖水平目前还不高。除此以外,即使是城市里有一些物质基础,但是涉及养老的许多方面仍然欠缺,比如,以前,我们曾建了很多幼儿园、儿童医院和综合性医院,但北京却很少有老人医院。
+ U2 X& J8 k( I5 [  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医院的硬件设施也需要特别针对他们有特殊设计,比如,年轻人到综合医院看病可能会感到很轻松,但许多年老体弱的老年人却不宜频繁上下楼梯,等等,这些细节化和更人性化的设计都应该在考虑中。总之,在养老问题迅速提速的过程中,我们养老制度的建设却相对比较滞后,物质保障远远跟不上,包括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也很缺乏,许多老年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或极少回家而深感孤独,目前,中国的空巢家庭非常多。
' E% Q; K+ v2 v- t0 N. z  劳动力不再廉价:4 C2 A. W" R6 U& L
  2025年人口红利期结束
+ ]+ w" y# }$ s6 @: K6 K& m8 M  广州日报:如何看待这种劳动力资源的减少?以及人口状况的变化?
: n/ M9 M% p5 D7 B  翟振武:前几十年,中国劳动力特别多,许多工厂在廉价和奢侈地使用劳动力。在东南沿海地区,很多工厂在招工时,只招收16岁至22岁之间的劳动力,这是劳动力最黄金的年龄,健康无疾病、出勤率高、大脑反应速度快,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都能支持。而现在,由于出生率降低、高等教育发展分流劳动力等原因导致廉价劳动力越来越少时,很多企业就开始大喊劳动力短缺。  r( U& `; ]- i9 t' I6 y4 j* w
  这当中有两个问题应该重视,一个是要提高劳动力的待遇,市场上其实还是有很多劳动力资源,价高者得;另外,一些企业还想再依靠廉价、密集劳动型产业支持企业发展已不可能,而劳动力资源和数量的减少,有助于劳动者待遇提高。此外,劳动力资源的减少还能倒逼产业技术升级,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3 o+ p$ G: h3 t' ]* z' L
  广州日报:还有一个话题被越来越多提及,那就是人口红利。
) J6 J" S9 ?0 I, {  翟振武: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进入人口红利期,劳动力供应充分,同时,我国大概在2025年左右人口红利期结束。目前,距离人口红利期结束大概还有15至20年左右的时间,这时,中国劳动力的供应量仍很充沛。而再过几十年后,年轻劳动力很少,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上升,人口红利就过去了。如何来解决劳动力减少的问题,只能靠产业升级换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这也是大家讨论人口红利的原因。% K$ _2 N- f) v" A
  广州日报:也就是说,未来的15年至20年对中国发展非常关键?5 s/ D4 i0 r; V; i! j7 J
  翟振武:非常关键。所以有人认为中国还会再发展将近20年,主要就是觉得中国还有比较充分的劳动力,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仍存在。而在15至20年以后,由于新增加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劳动力越来越老化,我们需要提前转型,也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A9 z6 ~" Z$ p9 x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 c; y* Z0 I1 W6 V/ L. {9 n) @; V& x8 o( a
Jgwy.Com - Free Web Hosting Guide & Directory In China since 2001! Jgwy.Net-Jglt.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光论坛

GMT+8, 2025 年 5 月 7 日 11:41 , Processed in 0.08040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