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6 ~: [4 a. H3 Z: o2 W7 w9 x5 n4 Z. i. W
一场历史罕见大旱将水资源丰富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陷入尴尬境地:江水浩荡东去,庄稼奄奄一息。$ _% X. i' k0 t- a) B9 N
在湖北省浠水县,村民们将一投资百余万元的抗旱灌渠部分拆毁,原因是这一存在明显设计缺陷的工程,却通过了各级验收,一直无法启用,成为“摆设工程”。
( C" C* z( F8 K# ]) }7 E 灌渠成摆设被拆毁46处
2 o: X" b; [# n( V 五洲大畈灌渠建在浠水县巴河镇,在长江大堤脚下,属于浠水县2004年申报的袁港国家高产良田项目。
) X& f* q, R0 K; H3 k3 | 灌渠长4.4公里,按设计应从附近的望天湖提水,灌溉芦花、五洲、新港3个村5000余亩耕地。由于持续降水偏少,这些原来水漫为患的沿江村也旱情严重,此时本该发挥作用的五洲大畈灌渠却派不上用场。
7 d+ \! N; p% P 记者赶到巴河镇芦花、五洲、新港村时正逢中午,室外气温达30多摄氏度,不少农民一趟一趟到望天湖挑水,再一瓢一瓢往地里浇,而高出地面一米多的灌渠却放不出一滴水,分水井里废弃的纸饭盒、饮料罐堆积其中。农民气愤地说:“国家投巨资新修的抗旱灌渠,一天没有用过,劳民伤财啊!”* k+ {- ], ~: p' ~6 k2 N8 {
新港村村民余秀珍说,灌渠只在验收时通过一次电,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投这么多钱修这个“形象工程”。更让村民们生气的是,做“摆设”的灌渠工程剖面直径超过50厘米,架在村级公路旁边的耕地里,足足高出地面1米,像一条巨蟒横亘在村民们沿路而建的房子门口,不仅给他们进出家门带来不便,还阻挡住他们到耕地劳作的出路。
5 E/ {+ Q5 E' Q- `' ~& j 年过古稀的村民吕玉民到地里干活翻越灌渠时摔倒过3次,他说:“政府搞工程不征求老百姓的意见,上级验收走过场,我们只有把管渠拆掉!”
. G: Q. }* X& C9 C# W2 D7 a7 T 记者实地察看,4.4公里长的管渠共有46处被拆毁,有的被推倒在路边,有的管道不知去向,整条灌渠已经千疮百孔。# u7 ^$ R2 ^: @% u( A0 X( n; M: |
设计漏洞反映后无人重视2 @ j( L4 N& _7 Y j
“我们反映灌渠设计有问题,县里答复不能更改”。
e6 q ~. r) _4 q! `% D( c' g6 v 据村民以及部分村干部透露,与大型水利工程不同,农田水利小项目施工显得简单得多,比如施工方就是镇里的一个小包工头,农民以及村干部建设时发现了问题,反映不上去。" E7 k/ h3 Z- F
新港村党支部书记王少华说,一开始乡里只说要上高产农田项目,农民们都很高兴,并按要求召开村委全体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要申报这个项目,直到开工之时大伙才知道修的是抗旱灌渠。7 @. A7 r% l( f$ k2 P3 }% A: I' v
王少华说,这个抗旱灌溉项目存在不少设计漏洞,就算遇到旱情也不可能启用。首先,水源地取不了水。灌渠的取水口在望天连二湖,湖水只有1.5米深,正常水位时湖面也只有500亩,还被至少6个村共有,被多个私人承包养鱼。第二,配套取水泵太细、引水渠狭窄。灌渠直径超过50厘米,引水泵直径却不到一半,和管渠不配套。第三,灌渠架得太高,阻碍了农民出行。
& n2 J! C" X l. o* F3 } x! Y 他说:“别说村民的话,就是村干部的意见也听不进去。我们多次反映情况,上面说方案已经报到省里了,改不了。”
! } M8 V9 F$ M" m* f/ n/ c 地方官员否认设施问题( k% ^( [- ~5 Z
作为县人大代表,王少华曾提交过建议案。项目实施单位县农业开发办回复:“从项目实施情况看,整个五洲大畈配备的泵站设备是合理的。”
. x( N2 n2 p+ Y' ]* V0 d 巴河镇委副书记王习潮接受采访时说,灌渠建成好多年了,没有用是因为修灌渠时这里都是种的水稻,需水量大,这些年逐渐改种旱季作物了,不需要灌溉。; o+ Q a9 Y# ]
浠水县农业开发办副主任周敏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五洲大畈灌渠项目已经过了国家、省、市农业开发办验收合格,一直没有启动是因为当地没有旱情,不需要抽水。农民拆毁灌渠是个别情况,村里没有管好,这说明一家一户的小农思想与设计理念发生了冲突。”
) V ^" d* ?) N5 O, ]; Q; m 恢复损毁灌渠被斥掩耳盗铃
# R, o' F9 T p9 _ 4月底,巴河镇花了好几万元组织施工队恢复被损毁的灌渠,又被村民怒斥为“掩耳盗铃”的“面子”工程。余秀珍说:“这样接拢只是为了好看,应付检查。我一个老太婆用一个手指就能把接缝处的水泥扒开。你们看,过去架起的管渠有的又被埋入地下,落差一米多,水哪里过得来啊?”2 V. |# E6 `5 m R, p
村民们领着记者来到灌渠泵房,取水管只剩下半截露在泵房窗口,取水口看不到水源,堆积着杂草,泵房里只有抽水泵,电机设备杳无踪影。村民纷纷说,担心国家的水利建设资金没花在正经地方,新建的水利设施又成了摆设。
" {/ {% J5 a& v% B! W 有关专家称,浠水县灌渠工程风波暴露了各地建设农田小水利的共性问题,比如设计建设低标准、重建轻管、听取老百姓意见不够等。据湖北省水利厅统计,改革开放以来,该省小型水利设施总蓄水能力下降了40%左右,灌排效率衰减一半以上,中小泵站老损率达65%。全省40%的农田不能保收,60%的农田只能抗御5年一遇灾害。; B( g/ C# z" u" e4 E. S, Y
据新华社电9 R- [6 N0 R* ?; B+ |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3 S. ?. k7 [% p" _( a2 m. N, k: L7 N. v% p' S2 ~%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