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广告投放 虚位以待【阿里云】2核2G云新老同享 99元/年,续费同价做网站就用糖果主机-sugarhosts.comJtti.com-新加坡服务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
查看: 100|回复: 0

昆明发改委透露涉艳照事件官员已调离原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 年 8 月 3 日 14: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 x/ e* e! c7 l  @

/ X5 T! W4 ]+ }) e& A6 W0 j' Y  7月31日,两则分别曝出官员“艳照”的网帖,在各大论坛迅速成为舆论焦点。云南省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收费管理处副处长成某,河南省汝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某,均因此身陷“艳照门”。
, r- L+ u  v( I  F' S  两位官员的疑似“艳照”,不仅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也令“官员的私德底线何在?”成为喧嚣背后一个发人深思的话题。. X, I. K6 r; W4 Y( `
  今天,昆明市发改委、汝阳县人大分别接受了中国青年报的采访,对网上质疑作出详细回应。相关专家则表示,相比明星丑闻,官员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艳照”更会挫伤社会信任,“公权力的持有者,理应对自己有更高的私德要求,并接受更多的社会监督。”0 \# \: w, I+ @3 y* ^8 k5 y
  “是否为PS有待公安机关鉴定”' \# O2 _% t/ V/ B2 U2 A% p
  日前,云南网友“东泰山”在昆明信息港(微博)某论坛上发帖称,其无意中捡到一个U盘,看后发现是几段不雅视频。而从U盘上的其他文件推测,U盘拥有者系昆明市发改委官员成某,网帖中还附有3张视频截图。这则名为《捡到U盘,疑似昆明发改委官员艳照视频,请纪委收货》的网帖,迅速引起公众关注。
/ [$ ~& @3 V* B  B& q1 Z/ g  针对此事件,昆明市发改委今天向中国青年报作出了回应。该委信息组发言人向记者表示,昆明市发改委中有成某这个工作人员,但视频中的人是否确系成某,还有待公安机关调查,“在权威部门发布调查结果之前,不好下结论。”
3 c$ Q/ q+ k6 d& Z* K% @0 l3 Z1 `' w  昆明市发改委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成某本人否认此事的真实性。由于怀疑图片系PS合成,其已于7月31日晚上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但调查还在进行中,截至记者发稿,尚没有可供发布的信息。( N( j8 B( T* ?! u
  记者调查发现,成某的“图片系PS”一说,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质疑。对此,昆明市发改委回应表示,已得知该质疑,并承认此系当前网上关注的热点。“但根据当事人向公安机关报案的情况,当事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此事不存在,肯定是加工的,也许是电脑合成所致’,至于如何合成,其本人也没有更多的认识。”该发言人说,“因此,图片是否真的是PS的,只能等待公安机关鉴定。”2 d4 F$ R6 Z% f4 \% Y' z2 @
  昆明市发改委还告诉记者,该委对成某可能身陷“艳照门”一事高度重视,已经成立了由办公室主任亲自担纲的调查组,协助公安机关展开调查。“党组已开会讨论,力求查清事实真相。”该发言人表示,“我们会尊重事实,如果调查结果显示此事属实,我委决不偏袒、姑息,会按照相关纪律进行处理。如果不属实,也一定会还当事人一个清白。”% y: h+ c8 n) J. t$ m8 |6 Q8 W
  昆明市发改委还透露,为了保护该“艳照门”中的当事官员,成某目前已被调离原工作岗位,不便接受媒体采访。
: z* q" Y+ n* c7 Q  “网帖内容与人大主任的经历不相符”
+ y. s/ u5 n& h3 Y6 l/ x) `  因此次“艳照门”事件备受公众关注的官员不止成某一人,几乎同一时间,河南省汝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某,也被曝有“艳照”丑闻。' n7 E: o/ `! S7 ]% o
  7月31日,一位自称河南洛阳某郊县下岗女工的发帖人称,河南省汝阳县人大主任以为她换工作为名,“以权骗色”,并自拍不雅视频。网帖还贴出数张图片,并公布两部手机号码以供求证,网帖呼吁“有良知的网友把他的行为曝光,不要再危害社会”。+ R" f) |  t9 y0 ?% q
  今天,汝阳县人大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此事不属实。“首先,照片不清楚,不能认定是汝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更重要的是,发帖人所说的内容,与主任的真实经历不相符。”7 x) m0 Z7 R) T& @1 b: S  r
  网帖中称,其是在2006年与朋友一起吃饭的场合,认识了汝阳县的一位乡党委书记,“他现任汝阳县人大主任”。但汝阳县人大办公室则向记者表示,该县人大常委会马主任于2002年就任后,连任两届,“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将近10年,这跟2006年之前还在当乡党委书记的描述不相符。”( G/ }' b. o* V1 K4 D+ `5 \
  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8月1日上午,汝阳县人大办公室已就此事向县公安机关报案,汝阳县纪委也在调查中。; _( x5 g1 Z# ?' A3 x5 n5 D& s$ s; D  l
  截至发稿,记者发现,在汝阳县人大的官方主页上,“领导介绍”一栏为空。
3 g9 K7 B: R7 x7 z* {  “公权力的持有者理应接受更多监督”
4 l/ z# L+ a: }+ h6 s( n  虽然此前名人“艳照”偶有传出,但近期“艳照门”却因疑似当事人的“官员”身份,而备受公众关注。“这意味着公众对官员的私德,本身就有更高的要求。”社会评论家、知名博主李承鹏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因为官员手中握有公权力,公权力的持有者,理应接受更多的社会监督。”+ W& p8 z5 c. f5 ^
  中央党校教授、著名反腐专家林喆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隐私权不受侵犯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官员的隐私权同样要受到保护。“比如,官员有权利和他的家人一起去看一场电影,媒体如果在这方面大做文章,就要受到法律制裁。”她指出,“但是,由于官员身份的特殊性,这种保护相对于普通公众,要弱一些。因为官员代表着政府机关的形象,身肩引导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任务,并可能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资源,满足其私人生活。所以,公众对他们的私德丑闻更加敏感,这是理所当然的。”
8 B% J3 n, b* ?8 R  李承鹏认为,近期频发的官员私德丑闻,不仅刺激公众神经,更可能挫伤社会信任。
* b  p6 I) G5 m% ^& {, T  “严格地说,我赞成将人的私德和公德分开,很多历史名人的私生活,也并非完美无缺,但这不是我们原谅官员私德有重大缺陷的理由。”他表示,“因为演艺明星、知名作家等的私德瑕疵,并非在公共领域发生,但官员手里拥有巨大的行政权力,而行政权力的基础在于诚信。当你的私生活有重大瑕疵时,公众会顺理成章地把你的诚信和行政权力的诚信联系起来。”; Q; q# Q; N; q  \. B2 A4 E
  “如果守门员卡恩的私生活曝出丑闻,公众至多对他的个人品德有批评,但如果是世界银行前行长卡恩的私德有问题,由于他握有世界性的经济权力,一定会挫伤公众对公权力的信任。”李承鹏形象地打比方说。
- d7 h0 v; j" a  正因为此,林喆教授告诉记者,中组部及各政府机关,对我国政府官员的私德都设有内部约束机制。“比如,《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都对党员、官员的私德有专门要求。而现在领导干部考评时,拿到的表格上很多也都有家庭关系、道德水平等项的打分,这说明组织部门在考察干部时,私德这条也很重要。”! _/ L, H' O& q) Z8 Z
  公众对官员私德提出要求的边界在哪儿?林喆教授表示,边界就在于“公权力是否进入了私人生活领域”。“比如官员利用手中权力,给情妇提供牟取私利的机会,就触犯了法律和党规,不仅应该否定,公众还有权将它晒在阳光下。”她告诉记者。! C' {. _* e/ Y! w. N. R1 R" S' F
  林喆还表示,虽然私德与公益之间可能存在“模糊地带”,但“这个度是可以把握的”。“比如官员开会带妻子,界线就比较模糊。但如果家属吃喝全由公款埋单,就应受到约束。”她表示,“有关部门要把握好这个度。”
$ B/ }) q3 ~0 W  李承鹏最后表示,在当前官员缺乏更加透明的监督机制的情况下,不能否认U盘、手机、照片、微博等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社会公众的监督武器。“不仅中国如此,在全球范围内也一样,克林顿、卡恩等人的私生活,某种意义上都在接受‘众目睽睽’的检验。应该允许公众对官员的私德进行考量,让直接监督成为必需品。”( X3 t' h+ o5 O4 i
  本报北京8月2日电+ N$ U' h, C+ m1 ~3 u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 u  [8 }! s  ]% @8 b. {$ |; E5 l( j1 l* @
Jgwy.Com - Free Web Hosting Guide & Directory In China since 2001! Jgwy.Net-Jglt.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光论坛

GMT+8, 2025 年 4 月 24 日 20:55 , Processed in 0.08177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