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 E! T6 V6 S% U3 g4 J
+ P# B+ |0 W- {2 @" U ' c4 b+ K E9 k% {$ B
阿市住宅区内一处拆旧屋建新房的工地。(美国《侨报》/邱晨 摄)
0 F! I* r/ R' W4 U( z 华裔聚居的阿罕布拉市将要消失了!这是作家休斯的预言。她把阿市某些社区文化的消失归咎于太多新移民的迁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区现代化。曾经历过社区文化结构变化的华人则认为,中华文化也是文化,社区应与时俱进。
# g- N8 q* G1 C, e4 w& { 女作家休斯(Holly Hughes)在其Frommers' List一书中将阿罕布拉市列入即将消失的500个区域之一,她所谓的“消失”是指阿市社区老旧的建筑风格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有现代感的“大房屋”。/ V) b3 D, r0 G& u8 |7 m% R: j
休斯理想中的阿市建筑应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中产阶级建造的老旧平房。她在书中指出,造成阿市社区文化消失的根源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移民潮-- 先是 50年代的意大利人,然后是60年代的墨西哥人,再后来是80年代的华裔移民。移民人口的不断膨胀,使得“这个小镇对新建房屋的渴望无法得到满足。”所以,阿市本来的建筑风貌逐渐消失,林荫路上的树木也因要建新房而连根拔除。
2 R2 n- P( L' ^1 N8 f 休斯的观点引来了不少议论,一些阿市居民支持她的观点,少数居民甚至暗示,阿市旧“景观”被拆掉正是为了华裔商家的需求。. Y1 Q& c' H6 ~) a
上世纪80年代初,阿市的近邻蒙特利公园市也曾经历过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结构及市区建筑风格的转变。因为当年一些开发商利用法律生效期的空档,过度开发而引发了族裔间的冲突。
5 r4 ?! X( r3 U. N! j- ?. g: O2 l 80年代初蒙市第一位亚裔女市长陈李琬若说,当年蒙市为了调节新移民与蒙市原居民之间因社区改建而产生的矛盾出台了A法案,遗憾的是在法案生效前,建商为了抢新移民住房的商机,过度拆旧屋建联体式住宅及公寓楼,因而引起了族裔间的对立。
Z+ r* Z8 Z7 g3 O' w 陈李琬若认为,因社区开发而引起的族裔对立是可以避免的,社区应与时俱进。她说,华人也是美国人,华人带入社区的中华文化也是文化。9 U: K! H0 F" O; I- X- `
提到华裔社区的优点,陈李琬若说,现在的蒙市和阿市有最好的中餐馆,华裔聚居的地区,学区好,房地产不跌价,这些都是得到公认的。" D3 D6 n) l0 g" t2 h5 s3 J
阿市市议员沈时康表示,阿市市府对社区新建及改造民居均有严格的规定,阿市华人虽多,但并不可以在社区内建筑东方风格的庙宇以及与社区建筑风格不和谐的民居。
( Q4 J1 s- F o 联邦人口普查局最新资料显示,目前阿市亚裔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0.4%,华裔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37.4%,达3万1739人。2000年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阿市亚裔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7.2%,华裔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33.1%,达2万8437人。, Z0 p3 ?% h4 ?
% L% S' h$ }% a) [5 _6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