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 _8 O% ^) [ l, O6 q: l
! A" _8 x3 x( J8 \9 O$ W
1 V8 b' s6 L1 b9 |9 ?
上周,香港特首曾荫权的外出访问经费开支,成为港人津津乐道的讨论话题。有香港媒体披露,曾荫权在过去四年外出访问发生的费用不足百万港元,节约程度令人惊讶。
6 z: L2 k6 i+ X. }# i香港特区政府特首办日前向记者提供了一份统计文件,详细披露了曾荫权从2007年11月至2010 年11月之间外出访问的明细安排。+ z. p; ]% f! z ^) ~( o
该统计详细记载了曾荫权在上述期间的每项活动日期、地点、行程项目、机票费用及其他开支情况。根据特首办的数据,四年来,曾荫权外访活动共40次,开支总金额为987086元(港元,下同),其中机票费用为54万元,另有44.7万元为其他支出。而单笔外访费用最高为14.19万元,是去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派团赴印度新德里和孟买时发生。
+ s3 b" L! K* n( M! V7 r7 h40次外出仅8次外访
8 X: F9 O6 I6 u" U$ K( N, G5 i这份精确到元的外访开支单,显示了曾荫权这四年来外访的一些颇有意思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曾荫权的一些外访特点。
/ O! Y+ M) Y% s! n' g" B首先,从外访次数来看,曾荫权的外出活动频率似乎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关。在2008年,他外访16次,但在金融海啸之后的2009年,出行次数骤降至只有11次;到了2010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曾荫权外访次数微升至12次。( p' s& h: U5 b1 A i
不过曾荫权的外出活动看来都是“直奔主题”,平均在每个地方停留时间不超过三天——特别是去年,有三次外访活动均是当天就往返香港,其中包括去年10月20日,赴上海主持世博会香港活动周的闭幕仪式。
0 G! r5 g0 q: v3 x9 a其次,曾荫权的40次外出安排中,仅8次是赴外国访问,其余大部分均在中国内地城市出行。这可以看出,特首非常重视与内地的往来,但也有香港评论员认为,曾荫权似乎在外国的活动少了一些。面对外界有声音说香港特首的外访活动不够“外国化”,特首办回应说,行政长官不时“因应邀请或工作需要”,到内地及海外参观和访问,相当多元化。
: z7 a: Y n; K不过,无论从外国出访次数与外访地点来看,香港特区政府的开支还算是秉持高效特点。可以看到,曾荫权赴外国活动中,有4次集中在金融海啸之前的2008年,在2009年及2010年分别仅2 次。这些赴外国的活动均与当时香港特区政府强调的经济发展策略紧密相关,从出访国来看,绝大多数以新兴市场为主,与香港特区政府近年来一直高喊的口号一致。, p: L1 \5 l) H
如2008年1月走访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宣传香港的伊斯兰金融中心地位;2010年访问俄罗斯和印度,希望促进香港在亚太区成为重要集资平台的战略。事实上,这一策略已经出现良好结果,港交所在去年成功引入了俄铝赴港IPO上市挂牌交易,轰动市场。3 y& P( N: x: R/ V; f c$ R! r
在过去四年的40次外访中,曾荫权仅有一次远赴美国。在2008年6月13日,他在前往美国休假期间,顺道为香港驻旧金山经济贸易办事处主办的大型宣传活动担任主礼嘉宾。而特首办的备注显示,这次活动的机票钱是曾荫权自己掏腰包的,这或许与其赴美期间正值个人休假有关。
" s( s% O9 q3 ~9 r' p: |+ O6 z从特首办的备注来看,曾荫权在32次内地的活动中,大部分活动的住宿费用均由主办单位负责,特区政府仅支付机票及部分“其他费用”。例如他于2010年4月9日至 10日远赴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除去往返机票5572元外仅支出了511元,相当于每天仅支出约255元;而他于2008年1月4日赴广州拜会广东省新任省委书记汪洋时,仅花费420元。
# { S) b; S* T6 Q1 @: W9 J对于“其他费用”究竟包括哪些项目,特首办的发言人不愿意明确列出。该发言人解释说,行政长官外访的住宿,通常由香港驻当地的经贸办事处安排,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行程、保安、运作上的需要和价钱等。/ V/ I9 ~' d6 ` ]5 p2 |
- B0 ]+ _# y( e. K8 B高度透明的财政预算
* Y2 ~) \' z9 f: `3 ~+ |+ K尽管如此,特首四年外访开支不足百万,已经显得相当节俭;而且在对外披露方面,特首办基本上做到了信息透明。有熟悉情况的香港传媒人士表示,相比内地省市赴港招商时的官员开支,曾荫权的花费并不高;而现在一些内地游客在香港的“自由行”,可能一天之内的购物金额便会刷掉数十万。! O: M/ b- [: i. t, J. e
相对于内地,香港可谓富庶之地。按照美国《金融杂志》去年9月公布的全球最富国家和地区排行榜,中国香港地区人均年GDP已达44840美元,排名第七。
5 w% X4 f% d1 m/ {$ Q# }2 e但作为全球最重要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一直以来还以其政府的廉洁与高效而闻名。香港的廉洁和高效首先就是体现在财政透明上。在香港,政府财政预算并非有政府“暗箱操作”制定出来之后才向社会公布,在制定的过程中就会阶段性地向社会、向民众咨询,获得反馈后进行修改,如此往复。一般性的公众咨询会提前3~4个月,于前一年年底全面展开。 a1 \7 Q* ]; ^* ?2 I
香港特区政府的财政预算不仅制订过程公开透明,预算案本身也详尽明了,细致记载各部门的收支,做到有案可据。以2010~2011财年为例,特区政府规划署的预算文本就达11页之多。) ]' L7 z9 `) W; c3 Y5 L
在香港,财政预算的审批由立法会进行,对特区政府构成制约。1月份,香港立法会财委会审议政府申办2023年亚洲运动会的60亿元拨款申请,出席的55位议员,14位投赞成票,40位投反对票,否决了香港特区政府申办亚运拨款的动议。7 @4 \+ M. {& g9 h& H. i
在审批通过之后,特区政府的预算将由审计署负责审计。该审计署是香港最重要的一个官方职能部门之一,审计署署长也是香港特区政府中除了特首之外,唯一需要由中央政府批准才能任命的一个职位。
; i+ [0 m* A9 Z) A8 B2 w审计署通常会每年两次披露其审计结果,包括香港特区政府各个部门的费用开支情况,以及是否合理等。这些报告会悉数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供所有市民阅读。过往每次审计报告出台,均会吸引大量的传媒报道。
2 e Y! Z. q5 T" `0 ]9 D& K( D香港是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税率低,财政支出亦较少。学界有人因此以“财务保守主义”定义香港的公共财政。但曾俊华昨天却在其网志(博客)中写道:“当一些政府因财政赤字太大而面临‘破产’或者因为逼不得已而大幅紧缩开支,以致民怨四起,香港反而可以利用财政储备,推行各种各样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2 v8 h" l; D- l6 k: n8 }; F3 e; S;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