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3 N6 L' l& C+ f3 K( v I) t f
9 _1 Z) K) L8 M " u# _ a, a! U! ^* ] F
韩绍功(黄志忠饰)身上有一股纯粹的军人气质
+ G) C2 a7 {; V/ ^/ S4 C' C & y: r' W! W0 A6 b9 b s
剧中重现了远征军浴血奋战的场景* F* F! J* g! T3 R" Y- u0 R& d
羊城晚报记者 章琰% I1 E. |! h* X: Z& p
他不是真实人物,但他代表的那些真实人物的身影无处不在,他有士大夫风骨,又有纯粹的军人热血……黄志忠扮演的,就是这么一个人物———韩绍功。说起来,没有爱情戏、没有花哨噱头的《中国远征军》,算不上一部多吸引观众眼球的电视剧,接下这部商业元素相对匮乏的电视剧,黄志忠心里异常坦荡:“接这部戏,收视率对我来说根本不重要。演这个人物完全是出于一种敬畏、一种责任。让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能和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比一比,也让大家能通过这部戏,真正关注那些曾为我们流血牺牲的老兵。”0 H: A& h9 |3 S
讲角色 “那个年代的人,比我们更有情怀”
$ J3 @, \: N) ^* t# O1 y) R 《中国远征军》用韩绍功一角囊括了远征军几次著名战役中的军人特色:他们崇拜自己的上司,爱护自己的手下;既有丰富的战争经验,又有独立思索处理问题的能力;他们既忠诚于自己的领袖,又懂得质疑不合理的权威。; m4 _" O* E- V* L8 ` C
羊城晚报:韩绍功是一个虚构人物,在演绎时如何把握?$ r: F/ m5 B% K* l) S3 ?% [
黄志忠:具体参照是肯定没有的,但编剧创作这个角色时,就已经把很多情感赋予到这个人物身上。角色本身就很有吸引力,我只要揣摩这个角色就好了。我以前从来没有扮演过这种军人,他身上的大爱、家国情怀让人动容。战争是残酷的,但透过残酷,我们可以在他身上看到希望、看到和平。这个角色也接地气,他生存的环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踏踏实实的。他每时每刻切身感受到家国情怀,所以他最终选择放下笔,拿起枪。他身上有一种悲悯的东西,甚至有一种军人的宿命论,即“军人最好的归宿是战死沙场”。大家说他“近乎完美”,其实应该说他身上有一股纯粹的军人气质。/ I" k% ^$ y- [. ?7 _, r: [
羊城晚报:一个人物如此完美并不难,难得的是一个群体都有这种情怀,而你演的,恰恰是一个“群体”。! \2 @/ g/ k/ z T- X) B- i: V$ W
黄志忠:对,但在那个年代,这种人是遍地存在的。韩绍功是一个典型形象,他身上融入了很多人的性格特征。相比起现代,那个年代的人更加有情怀,非常有理想。韩绍功就是这么可爱,有纯粹的理想、有坚定的信念,所以他才不会跑偏。6 m: i# r \! T0 `9 a: M. V: m% F6 K
羊城晚报:这部剧非常尊崇史实。你有做这方面的功课吗?( Q% E C' x {- B0 j
黄志忠:当然要的。看专题片、看《探索发现》,还有不同的媒体报道。也有老兵慕名前来感谢剧组拍这样一个故事,我也会跟他们探讨。当地人也会讲起这段历史,说当时这地方打得很惨,死了很多人。还有就是从书里、从微博上,看到这些老兵的命运,很悲惨,我心情也很沉重。
; j/ K' m) `# Y5 s# a5 e 羊城晚报:这部戏最初并不为市场看好,为什么还会选这部戏?
9 D- T$ P4 m. P2 M& n( K" K5 U; x 黄志忠:说实话,我一开始没敢触碰这个选题,因为这段历史在我心头实在太沉重了,每每读起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悲伤。心里斗争了很长时间才答应出演。我当时就跟自己说,我一定不能辜负先人,演这角色,就一定不要让自己后悔。就算自己能力有限,也得完成这个角色的塑造,因为这是一个积功德的事儿,能呼吁大家去关注那些老兵,能遇见这种题材,扮演这样的人物,是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荣幸。
0 B/ S" q+ j4 k$ ]5 q9 l" Z 谈爆破
7 p( F O' `" [; f k+ @5 a6 O: z “说不害怕,那是假的” # u: e/ U& x, [. H
不得不说,《远征军》中枪弹和炸药的大量使用,算得上历年内地剧之最———拍摄中用了15个烟火师、2吨炸药、700多公斤火药,成本100多万元;仅同古战役一场戏就有2000到3000个炸点。而黄志忠则是穿梭于各个炸点的主要人物。对于剧组创下的“零伤亡”奇迹,黄志忠连叹:“这是他们在天上看着我们。”
! y0 f) i, L; E8 }# r# P$ t4 V 羊城晚报:这么多爆破戏,但好像没有听说过有受伤的?
# U. j J" r. Z7 I# V 黄志忠:这确实是一个奇迹。我相信,我们大家心怀敬畏,上天是有灵的,他们在头上看着你。当然,这次的创作团队也非常优秀,在技术上有十足的保障,他们很多都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烟火师,是最顶级、最棒的。在这个剧组,所有人的专注度都极其高,这种职业态度非常重要,所以才能在这么多危险的镜头面前,从容而过。
9 y. w2 g; ^% X7 [6 l0 i. C" { 羊城晚报:有后怕过吗?. @/ Q: U+ \+ p; W2 n4 z
黄志忠:说不担心,那是假话。那种爆破,一秒之差都可能有生命危险。每一个炸点都会产生冲击浪,把人冲得东倒西歪。我跑炸点时确实很害怕,得不断跟自己说:镇定、镇定、再镇定。因为你一个不留意,动作不到位,就得重新拍,全剧组都得重来。不过我的方法很简单,还是“相信”两个字———相信你的合作伙伴,你可以把自己的安全交给他们。要跟烟火师配合,把握速度、节奏,拍之前一遍一遍地配合,这种相信的力量很伟大。+ i: y: b$ s2 S! c Y( Y% F; W9 f
羊城晚报:之前有受过伤吗?
9 s) d4 ?* G! V9 ^/ E d 黄志忠:拍这种戏多了,当然也会遇到受伤的情况。最大的伤,是以前在拍一个别的戏时,跑过一个炸点,爆炸的方向指向错了。正常的情况是我把对面的演员推开,然后往前扑。但没想到炸点迎面而来,我的脸赶紧往左扭,上千个黑沙子、碎石砸在脸上,炸完很多人冲上来用酒精给我消毒。如果当时那些碎石是正面冲过来的,脸和眼睛就完了。" }8 M- z! ^9 [1 b+ Z2 U
论拼搏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没了就没了”' y0 k0 @+ |& B
《中国远征军》拍摄之苦,让很多剧组成员叫苦不迭。云南的拍摄环境,一度给剧组带来很多难题,尤其是丛林中的“花蚊子”让演职人员吃尽苦头,加之剧组在云南拍摄时刚好赶上雨季,每天的滂沱大雨让热带雨林里泥泞不堪。在长达四个月的高原拍摄中,戏份多、任务重的黄志忠,再度被挂上了“拼命三郎”的称号。
3 c$ c A( L ^/ m/ C 羊城晚报:你的拼,在圈内有口皆碑。当年的“饥饿疗法”算得上一绝,现在还那么拼吗?* o: S, t3 S; \) l5 F! M
黄志忠:咳,又提那事儿……我觉得,做演员得心存敬畏,我感觉自己才刚刚开始在路上走,也很享受这种状态。实际上,每个演员都是一个材料,也是工程师,也是成品,为一个角色付出,这是最起码的,没什么可说的。你想,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娜塔莉·波特曼,她一路走来付出了多少?咱们跟她比起来,还差得远呢!$ T \! G( L* ~- `* D
羊城晚报:所以这部戏,你依旧“玩命”来演?
6 D" m) @2 A% x4 W r 黄志忠:这算得上我近几年来投入最多的一个作品,不仅是精神上的,也是体力上的。确实非常辛苦,但我觉得很值。那段时间,太多情感压抑着你,你需要吐出来的东西太多了!你站在那块土地上,脚下躺着的都是那些长眠在国外的先人,当地人跟你提到的都是那段惨痛的历史,这种责任感压着你,你不能不豁出去。, G- a% l( s3 L% O( m* w& w
羊城晚报:或许也有很多演员“看得开”?
. Y7 m8 H) T' e 黄志忠:其实,时间这种东西,没了就没了,老天都是公平的啊。拼,这是一种职业态度,不光是演员这个职业,也应该是所有从业者应有的态度。这种敬畏、热爱,我觉得是应该的。同样在一个剧组生活几个月,一百多天,如果是混日子、混饭,能有快乐吗?还是以专业的态度来生活吧。
. ^4 T$ S8 M, _; H# v7 _+ ? 说计划 “想放下枪杆子,准备进城”. ~$ `/ J4 v& }$ n9 ~
近几年,拍摄战争戏似乎成了黄志忠的“必修课”,从《人间正道是沧桑》到《中国远征军》,还有即将亮相的《铁血军魂》(新版《亮剑》),每一部都让他特别难忘。或许是演了太多军人形象,身心疲惫、体力透支的黄志忠直言自己“想喘口气儿”:“我打算今年转型‘进城’,彻底放下枪杆子,拍一些现实题材的作品,想尝试一下公务员、老师、医生之类的角色。”5 @1 T$ N0 V- L, D4 i& t: i
羊城晚报:《铁血军魂》最近要上了吧?还是一个战争题材?( E8 l% T, M9 E- t
黄志忠:咳,那个角色,我其实一直拒绝、拒绝,拒绝了半年时间!我说,这个军人太多人想演了,我就算了吧,还是别碰这种东西了。但片方反反复复地找我,最后我还是被诚意打动。后来才知道,他们在一些电视台做过一个不记名的调查,内容是“你们心目中的李云龙”,居然大部分电视台选了我,我说,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 _5 c- [; p0 F _ 羊城晚报:当时拒绝的原因,是怕走重复的路线,还是不想被网友比较来比较去?. j( p+ ^, A) W4 M* H( F, Y
黄志忠:对,选择这项目就知道是摆脱不了“比较”的,而且人家李幼斌是前辈,我们差了一个辈分。不过后来我看了剧本,剧本提供了30%新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个人物有可能重新建立的东西,只要我把这三成的东西放大了就行,其余七成的气质是没法儿改变的。如果完全按老版的套路,我肯定不演,又不是舞台剧,一个经典角色演几十年都不变。) ?" {$ v$ p1 p
羊城晚报:为什么那么爱接军旅戏?
( C) ^ ]% u, {' p- @' L 黄志忠:我这人吧,特别喜欢穿制服。感觉制服往身上一套,整个人就拔起来了,跟生活状态完全不一样。可能是这原因。
( p" {6 \* j- C6 T9 E" B 羊城晚报:演了那么多戏都是军旅题材,有想过转型吗?3 y; ]* u5 O @- J" G* _/ a
黄志忠:当然想改变,但转型谈不上。演员嘛,就是想扮演各种各样的人。现在接的这些戏,有古装题材的、有都市题材。最近压力大,几部戏都是我一个人挑大梁,我不想再这样了,太辛苦了。今年是我的调整年,想挑一些集体力量的,群像戏,喘口气儿,调整一下。攒攒力,再往前走。
/ `% T9 C5 p8 E, {9 q
6 l9 N- x9 t2 s* P3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