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p3 r2 _" V: {
% o- B. [4 W" E# ] 新华社记者 万武义 赵承 张辛欣 雷敏
0 {9 h3 S8 A$ o. s$ ` y 3月1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大会。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大会高票通过了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 |* Z1 A7 B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高度评价“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和2011年的工作部署,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W8 g: R1 H8 J% k2 n7 p0 p
《政府工作报告》的诞生,是一个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的过程。1.9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向亿万人民展现了美好生活的崭新蓝图,向世界传递出中国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心。8 l% z) b" Z* D9 f/ I. R# x4 t' k
“把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讲清楚,使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能管用”
+ c* @/ Q' ~% ^ 201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同寻常的一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为“十二五”开局打下良好基础。如何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经验,同时准确判断2011年国内外形势,确定当年目标任务,制定五年规划,起草一份凝聚共识、振奋人心、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亿万人民的殷切期盼,也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5 r& Y; [' Q' m0 B+ o) K5 ]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科学描绘发展蓝图。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指明了方向。7 o6 n. C1 G& h5 h
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2011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全面总结2010年经济工作,阐述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对2011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这为《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提供了有力的指导。2 O$ P! s0 |: S1 T# {# ?- P
2010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期间,以国务院研究室同志为主,邀请有关部门和地方同志、专家参加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正式成立,起草工作拉开了帷幕。. \& @- j% z1 t1 o8 P- ]7 H' K% C* X
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起草伊始,温家宝就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重点内容和表述方法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o0 K5 q% F" h" L
温家宝明确要求,要把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讲清楚,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既要让人民群众了解政府的工作及成绩,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诚恳地报告工作。要努力做到文风朴实、文字简洁、语言生动,使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能管用。1 D2 a9 J# T! Z
面向2011年和“十二五”,温家宝明确指出,报告政府工作的方式和内容要体现改革精神,有所创新。他要求,要把年度工作的可操作性与五年规划的指导性有机结合起来,在短期工作中体现长期规划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回答人民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要认真总结“十一五”时期的工作和经验,讲清“十二五”时期的目标、思路和部署,让人民群众看到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和光明前景。! W# A o+ b2 Y, l
起草组成员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和有关文件,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专门召开了有关地方参加的座谈会,为起草工作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8 {/ E1 {. b7 s9 _5 h
与此同时,温家宝深入基层,走访企业、社区和村庄等,与干部群众进行交流,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调研。2010年12月末,《政府工作报告》初稿形成后,他对修改报告提出许多重要意见,并亲自动笔,多次通篇修改。
! {# K! n3 K8 D' |6 t 一场场座谈、一次次讨论、一轮轮修改,报告逐步完善。: y6 g3 ]& b$ H4 e. h
2011年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起草组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温家宝审定后形成提请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送审稿。: P* s& Z* t$ R& C8 j7 ~
1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送审稿。起草组按照常委们的意见作了进一步修改。 t& H7 q; p: r1 g* l& }+ v
1月14日,温家宝总理批请国务院领导同志和出席国务院全体会议各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审改,形成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 Q! ?4 d4 e$ N! z- Z" @
“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a/ V2 Y5 i- s9 n: t# G- F6 {
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况的在基层。3 X4 c+ R- q- B
1月18日,国务院召开全体会议,决定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发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党政军群各部门征求意见。
) x- ~1 H' \- }# Y+ E 温家宝说,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为人民谋利益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C% H$ X5 G0 i5 e8 n; i; v9 M
他表示,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和修改,要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政府的决策,增进对政府的信任,支持政府的工作;使政府了解群众的意见、期望和要求,让政策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改进政府的工作。1 W6 f0 P$ J. Y& O$ @- g
他还特别要求,《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范围要扩大、方式要创新,更多深入农村、深入城市社区,直接听取基层群众意见。
/ G0 V3 ]+ D1 i 1月20日至27日,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5次座谈会,分别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科教文卫体界代表,企业界代表和基层群众代表的意见。1 u. |. |' Z" i# B) M8 ^3 U
温家宝十分重视基层群众的意见。1月25日下午,十一位来自基层的群众代表应邀走进中南海,与总理围坐在一起共商国是。
- h0 j$ Q2 l( r) ]7 S/ }( e# w 看到大家有些拘束,温家宝真诚地说:“今天请你们到中南海,是要听取最基层群众对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意见。希望你们畅所欲言。”# p; @$ _% w! e- O
有着21年打工经历的湖南省沙坪建筑公司钢筋工董志平,向总理反映了社会保障、工资待遇、住房、子女就学等农民工兄弟面临的问题。2 ^( C; C9 s+ B- J0 p0 y4 e# j
农民代表刘宏伟建议,希望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上加大力度,达到井电配套,保障粮食产量。' i ~" U& M0 ? ~! `7 L
……
6 w# B# v$ J- s/ p3 _0 k$ J 温家宝一边认真倾听,一边做着笔记,并与他们讨论交流,座谈会开得生动活泼。基层群众代表就像聊家常一样,把身边的事、心里的话,生活中的烦恼和希望说给总理听,温家宝对每一位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积极的回应。他还告诉这些基层群众代表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考虑和打算。& ~+ D" m3 u8 i$ a
55岁的武汉市金桥社区医生王争艳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建议,加强群众健康知识教育,吸引优秀医生到社区医院工作、加大医保政策向社区医院倾斜力度。温家宝听后说:“你的建议很重要。完善社区卫生和乡村卫生事业,这两项大事做好了,会为公立医院改革打好基础。”) C3 K, s: Y" w! P4 s+ e) H
温家宝不仅把基层群众请来座谈,还走出中南海到基层群众中听取意见。1月21日至22日,他来到河南省鹤壁市、安阳市的一些社区和农村考察。在鹤壁市淇滨区兰苑小区居委会,他主持座谈会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就如何改进政府工作进行交流。在河南浚县黎阳镇水峪新村村委会驻地,他主持召开了农民座谈会。两会召开前夕,他还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
& t7 Z9 I$ ?% k& F$ y6 l0 z 坦诚相见的意见、畅所欲言的建议汇聚而来,表达了人民对国家富强的祝愿、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起草组共收到修改意见和建议659条,其中216条被直接吸收到《政府工作报告》中。* G( \5 M) ?% [4 J2 G8 W
《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的过程,不仅是收集民意的过程,也是制定政策、完善政策、推动工作的过程。两会前,稳定物价、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个人所得税调整等民生政策接连出台。
# @! u) T/ M& C, C' w: V1 r 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
7 W3 h6 k) E* p 3月5日上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站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的讲台上,庄重地宣读了这份经过反复修改的报告。
8 Z% y3 s0 {9 @* t% x 两个多小时中,大礼堂里掌声阵阵。掌声响处,传递出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期许。
! O: Z1 }3 D, D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共创人民幸福的美好明天
: b& a/ K+ i) J1 L/ I 2011年,“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至关重要。) @4 @ O( [6 G, T+ ^+ ]4 I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抱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对修改完善报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 ~ }# D, N& A6 l% I; h 这是一份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报告。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迈上新的台阶。
1 E6 i4 @; C+ y4 M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一幅更加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图景,展现在世人面前。
) i9 L" b; }" Q7 J7 z* m 改善民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显著特点。“从回顾‘十一五’的四条经验,到展望‘十二五’的七个‘我们要’,从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到重点抓好的十个方面工作,报告浓缩着对人民幸福的追求。”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代表说。6 t: u+ S1 Z* Q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政府工作报告》都有重点回应。
" T! T) w* C# F7 y; F9 ^ “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9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4.8亿元”“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今年要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实实在在。
3 M" c* I5 Z5 | “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要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温暖而有力的话语,渗透着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赤诚情怀,以及解决民生难题的决心和信心。
+ ^0 X6 L# w$ r& U6 i/ z1 c 就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这样在有些人看来的“小事”,也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民生的小事,是政府的大事”,代表委员们说,这正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
4 c4 ?' P J: |6 h# P. X 《政府工作报告》也引起了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法国《世界报》刊文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幸福”这一概念……寻求“幸福”将成为一个新主调。一些外媒评价说,改善民生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主轴。
. Q" e! S7 Q9 G, l. T" P( L 两会期间,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赴各个代表团、各界别,认真听取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同他们就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进行讨论。4 B5 s* v* f4 N
3月5日下午3时。人民大会堂西大厅。胡锦涛总书记来到这里,同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15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讲成绩、道实情,谈打算、提建议……代表们结合实际畅所欲言。总书记仔细倾听,不时插话。西大厅里气氛十分融洽。“注重在制度上解决好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千方百计稳住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用品的价格”“要把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放到基层”……胡锦涛情系民生、情系基层的话语,在代表中引起强烈共鸣。+ A- U6 i2 c0 B( k, u1 g/ o
各部门负责人以及报告起草组工作人员,也到各个代表团、各界别,认真听取了意见和建议。5 d9 \/ P. X, F' o
大会闭幕前夕,根据代表审议和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建议,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反复推敲和认真修改。共修改9处,其中比较重要的修改有5处。
* h9 @# s! z. F ……
8 i1 f# N, e, o0 v( X0 n6 H* a 在2011年春天里,这份凝结着人民共识的报告,描绘了一幅美好生活的蓝图。人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 d: V: F; K- \7 ^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8 L% V+ F; J O6 o; D- x
(编辑:SN021)
: @, X+ l/ O. x9 X+ f9 S m3 ~& M0 g5 l) K5 H! 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