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B- z1 M5 j" s. R, W
1 Q: Q, M' Q! _8 c! [ z6 Z
新华网南宁3月26日电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向志强、李斌、王秋凤) 近日,一则名为《考察组到我市是考察还是公款吃喝旅游?》的网帖在天涯、猫扑等各大网络论坛热传。网帖详细罗列了一个“考察组”在广西崇左市的行程安排,由于其中绝大部分内容是到崇左市多处旅游景点“考察”,因此被网民称为公款吃喝旅游“技术帖”,引来众多网民“围观”。经新华社“中国网事”采访广西崇左市委办公室负责人证实:这份方案的确是由该办起草,但仅是草案,这个方案并未实施也不会再实施。) b' |0 b( Q7 Z ^; n7 M
【核心网事】网络惊现一份“公款吃喝旅游”日程安排
8 |8 g+ k* D! K x6 a& v, Z 曝光的广西崇左这份“公款吃喝旅游”日程安排这样写道:“2011年3月28日至31日,XXXX联席会议考察组一行共22人到我市进行考察,为了做好考察组的接待工作,现拟出方案如下……”方案分有“陪同人员”“日程安排”“其他事项”等子项。
( |7 P6 @; D4 ?3 f$ j' b# Y 这份方案不仅详细罗列了接航班、开座谈会、用餐、住宿、市委市政府宴请等详细的时间、地点安排,最引发网民关注的是方案还列出了“考察组”参观友谊关、浦寨红木市场、红八军纪念馆、宁明花山景区、明仕田园、德天瀑布景区等多处景点的详细时间。“中国网事”记者了解到,上述景点基本涵盖了崇左市境内的主要旅游景点。
" w: p7 w, R& V5 H" R 有网民指出,除了28日安排当日16时—18时在广西崇左凭祥市行政中心召开座谈会以外,其余时间均是在参观和旅游。
3 z4 X, p& W, G& t: Z: G! O# K8 ? 天涯社区网民“天你好”说:“一共大概‘考察’4天,正事也就开了个两个小时的会。光剩下吃喝玩乐了。”有的网民则认为:“主要是来吃喝旅游!顺便来开会。”
( e- t2 P' n4 H5 X3 Y+ J 相当部分网民对当前以“考察”为名进行公款吃喝和旅游进行揭露,认为这是当下一个普遍的现象。网民“陆飞飞123”说:“考察不是目的。考察只是一种手段,主要的就是为了游遍我国美好河山,吃遍世界美味。”* W9 Q5 {+ i4 L7 c+ f
更多的网民希望针对这个网帖反映的内容,加大对公共财政开支的管理,加大对“三公消费”的监管,把政府“账本”置于阳光下。
+ W/ D3 ^, \5 `5 X3 ]' H1 V 【求证与回应】崇左市委办回应:方案系草案不会实施1 ]9 b) S) N6 w$ T+ \; @" R
“这个接待方案确系崇左市委办公室起草的,但只是个草案,并没有实施。”25日下午,崇左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吴兆荣向“中国网事”记者证实,“这么安排主要是考虑到考察组远道而来不容易,想让他们多看一些崇左的特色,多了解了解边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B( c! J y* y: s8 B4 R
据吴兆荣介绍,崇左市的信访工作亮点颇多、也取得明显成效,春节前,有外省信访系统的朋友“有意向”到崇左学习、考察,于是2月初市委办就拟订了这个活动“草案”。4 E+ G. `: x+ Y' P k2 i5 T
他表示,因为没有就信访工作考察内容具体对接,所以草案中就没有确定具体的考察地点,“先搭一个框架,开个会”,而且,“这仅仅是‘草案’,真正的工作方案不会这么粗糙”。他举例说,网上的“日程安排”写到“3月28日(星期日)”,实际上28日是星期一,若是确要实施的方案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 n. q: H% r! ?$ x1 r 吴兆荣说,由于此后一直没有人就这个活动和他进一步联系对接,这个方案便一直搁置,“对方没有再和我们联系,这个活动肯定也不会搞了”,不料前几天方案被发到网上,并引起网民热议。
% [4 r, _7 U C6 T2 h5 a" d “我初步浏览了网友的回帖内容,认为网友对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的关注很好,很多观点也是正面的,我们也不赞成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吴兆荣说,由于活动没有最终敲定,他们也没制定经费预算。
6 y1 Q) x s( D. a! n( T 至于这份“草案”为何会流传到网上,吴兆荣称这是内部管理出现了问题,可能是在传输、存储过程中发生的。1 g( s, E9 s0 s
【社会反馈】专家:是“三公消费”泛滥的一面镜子
. b- W- J& Z x$ c# _' G; X 虽然仅仅是会议草案且并未实施,但日程一经披露,即引发网民“围观”。有专家认为,此事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三公消费”在某些地方泛滥的情况。
% ]6 A8 _5 x) p' ?4 U( H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说,虽然网络披露的会议日程并未实施,但类似这种借会议之名行公款旅游之实的事例,在现实中并不少见。
* [& i! X) c( l, i- i) R) c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遏制“三公消费”。25日召开的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将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行政经费,今年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三公”支出要进一步削减。6 R: C! q' w8 V& p5 q) V" N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张鸣认为,遏制“三公消费”,关键在于强调财政支出的“硬约束”,减少降低行政费用支出。7 [- m" d7 c2 W; ?, a
钟茂初分析,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国家财政支出难以避免会成为“谁都想吃一口的唐僧肉”,即使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其他公款消费,也难以被追究责任。. J% q( ?% c/ K2 L- m
钟茂初建议,公务性迎来送往、会议等目前问题较为突出的项目,应逐项统计、逐项审查、逐项公告,同时建立公务消费禁用产品和服务名录,并从禁止烟酒、旅游景点地食宿、礼品等纳入公款报销范围着手,逐步扩大不得纳入公务消费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形成规范性制度。
" V5 I" H' P2 \2 ^/ q , e1 |# t/ f( W0 \+ v" ?
3 Q& }( \& {- O3 N: A! x9 t: m8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