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T2 }6 j# \9 g5 m" ?; |$ `- v0 l
( W2 z7 X) V4 H" H7 @0 T! ~
! ?/ y0 X8 V( y* |( M4 m孙文竟成了孙中山的字?(网友截图)
% P6 w S$ M8 j- m1 f" l4 P. x7 B" {% _
/ i5 w* U$ e- O毛泽东和杨开慧剧中玩儿起现代浪漫! V1 N* v( G1 t" Y1 j
本报记者 王砚文# Q6 Q' X3 d- v+ p1 `
昨天,一张电视剧《中国1921》的视频截图在网上迅速流传开来。图中显示,这部正在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中,竟然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标注为“字孙文”。这一常识性的错误令观众们哭笑不得,有网民感慨地说:“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剧,这个错儿犯得可太离谱了。”事实上,这部电视剧自上周开播之初,便因为过度“偶像化”而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红色电视剧”到底应该怎么拍?观众和创作者们都有话要说。5 d: k+ c. P1 g) |$ k# a+ d# c
硬伤:孙文是名不是字
2 V8 p3 Y+ r& A: e/ P* M/ ?& f 回应:确实犯错,一定会改- }5 b5 }& [% m% S( d- V/ B4 F3 U8 T
此次引起热议的截图,出自前晚播出的一集。剧中,当孙中山出场时,屏幕右上角出现一行字幕,上面分明写着:“孙中山,字孙文”。( P: e {2 N" c. P8 j* F
“文是孙先生的名,不是字。”看到这一幕,立即便有眼尖的观众指出其中的错误。随后,还有观众在网上贴出了孙中山的“真实姓名大全”:“姓孙,名文,字载之,族谱名德明,幼名帝象,号及教名日新,后改为逸仙,罗马化拼写为Sun Yat-sen,化名包括中山樵和高野长雄,后人惯称孙中山。”更多的观众则惊呼,这个字幕实在“雷人”,所犯错误未免太过低级。4 g# z2 `8 }% { @4 l$ K
面对观众指责,该剧编剧汪海林和刘毅却连喊冤枉:“我们早就强调,字幕和旁白需要给编剧审核再定,但没人理会。”汪海林解释说,这部剧中的字幕和旁白,都是后期制作时加上去的,并且未经编剧过目。刘毅则透露说,因为怕“革命题材戏还闹笑话”,当初在写剧本时,每当遇到生僻字,他都会专门注上汉语拼音,但是没想到还会出现如此失误,“十分无奈”。
8 |: g0 @- g: A! H, z “我听说这件事了,确实是工作人员失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剧制片人杜闻伟坦率地承认了这一硬伤,但他并未过多解释“未经编剧审稿”的问题,只是承诺说,今后在二轮播出时,一定会修改剧中的这一错误。
: a, E5 `5 A( E8 l 争议:革命者成了“青春偶像”* k$ u: c& h8 [& _( ]
回应:杨开慧确实很酷很前卫2 O5 ?- g2 l+ ?7 ?3 H
同样引起观众争议的,还有这部剧的风格问题。不少观众觉得纳闷:《中国1921》明明是一部“红色电视剧”,为何却拍得像是青春偶像剧?& t. A( z3 {6 n7 }( `& i7 R
最令观众不能接受的是,剧中塑造的杨开慧形象过于浪漫,不仅总是费尽心思找各种借口与毛泽东一道外出,她的台词更是让观众大跌眼镜。特别是一段“雨中告白”的情节,杨开慧竟然对毛泽东大喊:“我们结婚吧!我给你生孩子,即使你掉了脑袋,我把孩子养大……”有观众指出,即使当年的杨开慧是个向往爱情的年轻女性,“可是1920年的人说着2011年的话,现代味儿也太重了吧”。8 H, `2 V# z$ f+ A
对此,汪海林有自己的看法:“一、我排斥‘偶像化’的提法,那种人为痕迹太重,但我提倡贴近生活,强化细节和故事性;二、很多人不知道,历史上的杨开慧就是个前卫者,比剧中更酷!”他举例说,在创作剧本时曾参考过杨开慧的一部手稿,其中的词句更加直接浓烈,比如“这一刻我看见了他的心”、“我可以为他去死”等内容,的确很像是现代女性的风格。而操刀“雨中告白”桥段的刘毅也说:“台词虽然是我编的,但你看手稿就会明白,杨开慧本人也确实热情澎湃。”
; u* ~; j2 l' o 遗憾:一有路人镜头就“跳戏”
' m2 H- k& j2 X$ f7 b# r, X$ m 回应:已经尽力,但难免遗憾
9 Y5 y! y y0 O' f" v3 u8 I 与主角相比,剧中由资深演员扮演的配角却收获了观众的一致肯定。特别是胡军饰演的李大钊,造型几乎完全参照语文课本中的李大钊形象,黑色长袍夹袄,圆形无框眼镜,两撇浓黑胡须,触动了不少“80后”观众的集体回忆,被誉为“形神兼备”。另外,吕中饰演的毛母文七妹,陈建斌饰演的吴炳湘,杨立新饰演的杨昌济,吴京安饰演的段祺瑞等,也都避免了历史剧人物“脸谱化”的通病,被观众赞为“有血有肉”。5 p; C- M, u, V3 |- |
但是,一些“路人”之类的龙套角色,却被观众批评为表现得太过“业余”。甚至有观众抱怨说,一看到他们的身影,就会被迫“跳戏”。一位观众举例,毛泽东初入北大时,想要为学生洗衣来赚钱,在这场戏中出现的“北大学子”们,眼神飘忽,神情举止都很僵硬,用网友的话说:“满脸写着‘我在演戏’。”0 h0 U. w- o* ?# D' w3 R- U" d( B
对此,杜闻伟解释说:“这部戏拍了三个月,换了三个地方,只能请影视基地的群众演员来演,水平难免参差不齐,但我们找的一定是当地最好的。”他以一场“推倒牌坊”的戏为例,背景里需要出现两个商贩,分别在街上炸丸子和剃头;就为了这么两个龙套角色,剧组从德云社高价请来演员,“要的就是他们的老北京味儿”。他一再表示,片方已经尽力,但遗憾在所难免。
! _! D% x# L2 f, m! a
' l4 D( ^* U% O9 E# ^( P- a1 Z8 |8 ]0 w( l& v# N9 q7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