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广告投放 虚位以待【阿里云】2核2G云新老同享 99元/年,续费同价做网站就用糖果主机-sugarhosts.comJtti.com-新加坡服务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
查看: 84|回复: 0

《巴山夜雨》导演:电影人留恋这里 很容易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 年 5 月 29 日 20: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g. S, e' J, f0 d1 ~+ Z1 U$ Q
: \# a: Q& L& o/ R( P( D2 @

* O  A- c0 ~& B- x3 G/ D/ H6 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_9 f- h8 {) u9 Q  X
吴贻弓
5 w! ]* S/ b5 e0 J. F1 @

  U; V$ E& _# O' Y/ Z8 l4 m3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L3 C7 _/ z) P. S
《巴山夜雨》电影连环画封面。
3 c8 \( k% D( L/ Q7 y
( I6 D& V8 h/ i6 E+ ]* k$ T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G9 b1 ]! ]* n0 \0 W7 J% _- {7 E茅为蕙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 i' z# R+ X9 Q3 \1 I
  电影档案1
- z! a5 g0 z, ~/ r+ Z: Q' J$ _* [    1980年代《巴山夜雨》(1980)
$ n2 Q, `( I7 m/ j6 p  导演:吴永刚/吴贻弓; \7 L4 L6 X. N; `- V
  编剧:叶楠
9 R  B6 F' n! I  w. Q6 ]/ u  主演:李志舆/张瑜/林彬/茅为蕙/欧阳儒秋
* w; L( I( H$ J  三十多年来,三峡一直吸引着中国电影人的目光:1980年代有《巴山夜雨》、1990年代有《巫山云雨》、2000年代有《三峡好人》。这些影片在当时都曾令观众眼前一亮(现在也是)。《巴山夜雨》以诗化的风格从一批伤痕电影中脱颖而出;《巫山云雨》问世后在小范围内引发轰动,至今仍被视为国产片中的经典之作;《三峡好人》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摘得金狮。" q* i7 C; ^- Z( N) L) V) [& P" W( h
  侯孝贤说:“电影是一种乡愁。”小时候的我们总以为乡愁长着一张苍老的脸。没想到人未中年,一个背转身,熟悉的街道或是小镇就已经消失不见,而三峡,正是这漫无边际的乡愁的缩影。感谢不少中国电影人用胶片记录了这个让中国人曾魂牵梦萦的地方在淹没之前的美景。“在整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上,它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文化等各个方面,它都是很特殊的。”今年73岁的《巴山夜雨》导演吴贻弓日前向南都记者表示,电影人对三峡如此留恋是很容易理解的。
' E1 H6 h/ Y9 Z) z1 n. d6 n7 o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吴永刚、吴贻弓在1980年完成的电影《巴山夜雨》,在一艘客轮从重庆开往武汉的旅程中,通过对几个形象鲜明的乘客的刻画,展现了“文革”后期的社会缩影。扮演小姑娘的茅为蕙已成为著名钢琴家,她6岁时吹蒲公英的可爱模样至今还留在不少观众的脑海里,那首歌谣更是成为经典:“我是一棵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欢乐和悲伤,爸爸妈妈给我一把小伞,让我在广阔的天地里飘散。”该片获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女主角奖(张瑜)、最佳男女配角集体奖(石灵、欧阳儒秋、茅为蕙、林彬、仲星火、卢表)、最佳音乐奖;获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
9 A. k* p+ F8 v: k8 f2 h  拍摄旧事  v2 k- E( C0 `- k/ Q
  少小离家老大回,拍《巴山夜雨》返乡
2 b1 G, e$ o* S4 ?  拍摄《巴山夜雨》的时候,吴贻弓刚过40岁。他做执行导演,吴永刚负责把关。虽然出生在重庆,但吴贻弓在抗日战争胜利时就离开了那里,对于那个城市的印象,只有些孩童的记忆。那也是他那么多年之后,第一次回到重庆。但吴贻弓当时已经感觉到巨大的变化,他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原来住的地方他们都找不到了。以前都是平房,我念书的那所小学也就是两层楼,后来去那个地方已经变成农业银行十几层的大高楼。”
; C! c/ B7 K4 L" j0 l  7岁从重庆启程去南京走的是水路,吴贻弓当时年纪小,对三峡并没有很深的印象。编剧叶楠写的剧本里,开篇第一幕就是在朝天门码头。之后剧组为拍摄登上了客轮“东方红40号”,“船上也没有其他的旅客,就跟着我们在三峡里头上上下下上上下下地拍,拍了有差不多二十来天。”这才让吴贻弓好好地看了看三峡的景致。
# {+ C8 x& H0 A+ e) W4 L  三峡印象
7 p" `; g  k; S0 [1 v( X  电影画面的诗情来自于大自然的造化
3 m- u# I; h4 S# i  影片当年全在一艘客轮上拍摄,镜头偶尔扫过舱外的风光,两岸奇峰不断,峭壁屏列,再配以蒙蒙雾嶂,虽然只是闪现,足以令人销魂。这部电影不仅为吴贻弓摘得第一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也为他特有的抒情诗般的艺术风格定下基调。及至《城南旧事》时,导演已经获封“在银幕上写散文的吴贻弓”的雅号。" f1 a$ e0 s4 y
  不过,他本人听到这样的赞美却不敢贸然领功,把画面的诗情都归于大自然的造化,“它本来就漂亮,从古到今很多人都在那里写过三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包括《巴山夜雨》这个片名,也是从诗句里来的。”
: ?3 {3 t, |) }7 K: }  《巴山夜雨》之后,三峡的相关影像层出不穷。这部影片似乎起了一个头,后来出现的《巫山云雨》、《三峡好人》等片,都把三峡当成了整个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吴贻弓告诉南都记者,“当时叶楠写这个剧本就是想要它映射全中国,他不可能写全国的‘文革’怎么样,他只能把它缩影,缩影到三峡,缩影到一条母亲河上,缩影到一艘船上,缩影到一个船舱里。”7 K# F/ K7 {0 _4 d* C
  在吴贻弓看来,电影人对三峡的留恋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长江是母亲河,它在中国整个民族感情中占的位置不一样,跟一个普通的地方不一样,就连三峡本身在长江里也不一样。在整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上,它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文化等各个方面,它都是很特殊的。”
# c8 R9 z) Z( ]  继续关注# i% d! {9 s) U, d  s) a9 i
  如今的三峡不像原来那么险了* f3 [. [' `) d9 ?4 N8 V
  吴贻弓今年已经73岁。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他表示,这些年,他一直关注重庆、想找回三峡初识时的迷人风采,借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机会重回故乡,大前年更是因为想去看看大坝建好之后的三峡,特地走了一趟。但印象中的三峡,却久而未得。
# b) u2 u' R6 _3 |  尽管片中出现的巫峡、巫山都还在,但是因为修筑大坝,水位提升,“有的(景)看不到了,因为它现在水位太高了,差不多有170多米。”在他的心目中,如今的三峡远无法与拍摄时相提并论,“因为江面都宽了,它就不像原来那么险了,原来巫峡最窄的地方只有90米,两边都是山。”: D, q0 q; Y$ N! X5 F, U
  南都记者 简芳
, Z( M$ m) H8 P- {' E# J6 B  录音整理:实习生李倩 黄丹婷 陈丽华0 s" ~, S) g5 y+ X
(责编: 琉璃)
, m2 o. A0 D$ [4 r  `' K  e8 d7 D! F/ i
Jgwy.Com - Free Web Hosting Guide & Directory In China since 2001! Jgwy.Net-Jglt.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光论坛

GMT+8, 2025 年 5 月 7 日 00:21 , Processed in 0.1057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