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l) j6 O/ }. o
" p% _" p0 ` w; k; u0 |* B 本报记者 陈仁泽
. e% b. B. K7 g8 I' I% a+ ` 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基本都能自给自足,对外依存度较低,库存充裕,供应有保障( q5 U/ b' |+ u* a1 W) H) @
干旱对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夏粮影响不大,旱情对农业的减产预期主要体现在水稻上,只要抗旱措施得力,水稻生产仍有回旋余地+ Z q8 F, w4 |. j4 V& s5 p; x' X; t
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稳定的机制已初步形成,粮价大幅上涨可能不大5 a, ], n+ A7 ]. {$ h. \1 J& q
去年以来,受全球恶劣气候、投机资金炒作、生物燃料争夺粮食资源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呈现不断攀升态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今年1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达到1990年以来最高水平。4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232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6%,其中谷物价格指数同比增加了71%,创历史新高。4 I- l( U, h7 ]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此轮国际粮价上涨尽管会给国内市场带来巨大的输入性压力,但并不会改变我国粮食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总体格局,国内粮价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L. i7 o8 b( W3 @4 @
首先,除大豆外,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基本都能自给自足,粮食对外依存度较低。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品种产需基本保持平衡,进出口贸易量很小,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直接冲击具有可控性,影响相对有限。% R( v9 u6 t! j: L% G- U
其次,目前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库存充裕,如小麦库存消费比在50%以上,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安全线水平,供应有保障。长期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的方针不动摇,特别是近几年,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推动下,我国粮食连续7年丰收,夯实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
) v) \' a" ?. N. M: M1 r 另外,近年来,国家先后实行了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储备轮换、进出口调节等政策措施,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在国家政策调控下,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稳定的机制已初步形成,粮价难以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3 p, b5 P, ~/ \+ k- r: G
近期旱区降雨有效增加了土壤墒情,三省旱田作物和早稻旱情基本解除- b2 E7 D3 A/ S( I9 e3 I6 P, m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受降水明显偏少影响,湖北、湖南、江西等省旱情严重,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这让民众对于因旱导致粮价上涨忧心忡忡,部分炒家更是大肆渲染,增加紧张气氛。
# |, e" k% p: U 旱情对粮食生产影响到底有多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梅旭荣表示,干旱对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夏粮影响不大。“眼下旱情对农业的减产预期主要体现在水稻上。”梅旭荣说,尽管旱情严峻,但是只要抗旱得力,水稻生产仍有回旋余地。“目前就得出今年水稻将减产的说法为时尚早。”
8 M3 o, b9 a, p; x; r Z0 P 农业部种植业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近期旱区的降雨有效增加了土壤墒情,补充了田间沟渠堰塘蓄水。这对受灾早稻及时补种改种,中稻出苗以及加快中稻育秧栽插进度,确保中稻适期栽插十分有利。目前,三省旱田作物和早稻旱情基本解除,早稻栽插已基本结束,比去年增加150多万亩。针对确实因缺水无法栽插水稻的地区,农业部门也指导农民及时改种玉米、薯类、杂粮、杂豆等旱粮作物,确保不空田、不荒田。
: g& O0 b* \9 c 从全国看,今年早稻面积增加,基本苗充足,个体发育健壮,生产形势是近几年较好的一年。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全国早稻种植面积885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160多万亩。湖南、江西等省大力推进“单改双”,扩大早稻种植,湖南增加110万亩,江西增加34万亩。
# K1 i+ O+ m7 ]8 ^9 T 另外,目前我国小麦主产区已全面开镰,有望再获好收成。西南地区夏粮收获已过八成,黄淮海麦区小麦已进入成熟收获期。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测产分析,今年夏粮将喜获丰收,冬小麦可望实现连续第八年增产。夏收油菜籽将实现恢复性增产。专家认为,夏粮连续8年丰收,对于稳定市场预期,缓解旱情带来的紧张气氛,将起到重要作用。. _0 }# L: Z# O. h( O: L
综合种植成本逐年上升,粮食供需紧平衡格局等因素增加价格上涨压力: c3 W4 Q+ d; q; k" k1 ~
尽管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比较充裕,粮食生产形势向好,但是未来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压力犹存。一方面,人工、化肥、农药、种子等综合种植成本逐年上升,推动粮价刚性上涨。另一方面,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加速增长,同时,国家托市收购价格提升,一些种粮大户看涨惜售,部分企业抢粮,客观上减少了供应量,推动了价格上涨。
0 ]% }( ]* \" Q1 i$ Q. m 程国强表示,今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粮食供需紧平衡格局将不可逆转,今后粮食供求将更加紧张,矛盾将更加突出。在种粮成本持续上升,政策支持逐步加强,国际粮价能源化、金融化趋势日益明显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国内粮食价格将进入到一个上升通道,呈持续上涨、周期波动趋势。
' e" }, ~- j8 ]$ H+ B 面对不断上涨的粮价,程国强指出,社会应有宽容心态、理性面对。“如果苛求粮食价格长期保持低位运行,就会使种粮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得不到保护,这将在根本上危及今后的粮食生产,动摇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他建议,调控既要防止“米贵伤民”,也要避免“谷贱伤农”。国家要根据粮食进入紧平衡格局的新形势,加强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着力强化粮食储备吞吐、进出口调节、加工物流与终端市场、支持保护等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建设。要创新调控方式,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在粮价上涨时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补助力度,缓解粮价上涨的不利影响。9 j* [. K+ {2 ]& P# Z0 }; Z5 f
随着粮食价格的逐步走高,粮食金融属性越来越强,投机炒作应运而生。有关专家表示,在我国粮价已经进入上涨通道的情况下,还应高度警惕粮食投机,要加强宣传引导,千方百计稳定市场预期,谨防炒作投机,多管齐下防止粮价异常波动。同时,对于外资背景粮食企业介入粮食流通领域也应高度重视,避免跨国粮商大量掌握粮源,削弱政府调控粮价能力。
3 X% y" W, H2 _' g7 k8 f 全国麦收已达7930万亩6 |) K( f+ D+ v
本报北京6月1日电 (记者冯华)记者从农业部获悉:截至5月31日17时,全国收获小麦7930万亩,其中机收面积4919万亩;当日投入联合收割机13万台,日机收面积达661万亩。目前,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麦收工作已近尾声,安徽、河南进入麦收高峰,江苏、山西南部麦收工作全面启动。, o s4 r# a4 }
据介绍,安徽省已收873万亩,进度近二成半,当日投入联合收割机5.74万台左右,日机收313万亩。河南省已收2230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28%,当日投入联合收割机4.59万台,机收率96%,其中南阳、信阳收割面积已超过75%,玉米已播近412万亩。
) M6 H ^# l( i- y( n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6月1日—3日,陕西南部、河南西部和南部、江苏中北部、安徽北部等地为多云间晴好天气,基本无降水,有利于冬小麦收晒;安徽中部、江苏南部仅3日将有小到中雨或阵雨,较适宜冬小麦收晒。* A, C+ P8 h9 A. L5 H" i' {' O/ e* h
各地农机部门正抓住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科学调度收获机械,做好小麦抢收工作。' S# u+ m) Q* q- G! [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8 y, N( d; C4 z2 |8 G
( D, D2 S2 Y3 ]" B6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