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9 b K, t. E& a4 I5 V
$ R! z; N# N5 a" ?2 E& J6 g: S9 s; d 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日报道 题:财政透明有助缓和社会矛盾
' V* I4 `- j' P0 | 政府财政收支和预算透明度一直是中国学界和舆论关注的话题。上海财经大学“中国财政透明度调查”项目组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省级政府财政收支透明度虽然比前两年略有上升,但整体透明度仍然很低。
' b g9 V% K7 @ 按照计算,各省在100分满分中,财政透明度平均得分只有约27分,与去年持平。而在政府基金中,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项目透明度更低,只有不足10%的信息公开。即使是转移支付透明度排名第一的上海市,也只是公开了其中两项的全部信息和其中一项的部分信息,还有其余7个项目没有公开任何信息。
" Q' j, v, u+ g9 N4 B+ ] 作为对照,调查组以相同的113个项目指标对香港、澳门、纽约和大阪等多个城市做网络上的搜寻评估,结果都能查到有关财政信息。8 U8 w7 B! |' p% @, }4 S' v4 o) D
社会要求政府在用钱上保持高度透明的理由很容易理解,但在中国社会实际的执行可能不如外界想像的容易。复旦大学学者苟燕楠指出,透明度问题是改革中国政府治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不光是政府对百姓不透明,政府内部之间也很难做到透明。& r) O/ ^" o/ r7 G+ [
这种状况长期存在,未必是政府存心要搞黑幕,而是治理能力有问题。有些部门、机关根本讲不清楚自己做了些什么,或者要做什么;另外很多情况是从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一旦公开很可能就面临消灭的命运;还有些情况是受限于领导的意志,担心敏感等而不愿公开。 ]! D+ i1 h- N! G
金融危机除了暴露各国财政金融体系的漏洞之外,对于中国这样多级政府而且财政信息相对封闭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反思监管体制的机会,而监管体制就包括社会的监督。
+ g+ @/ Q& N3 i9 I' X- X 1997年以来的历次金融危机,中国都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大搞基础建设。多年来累计债务余额至今达7.7万亿元,去年1万亿,今年略有下降,但债务仍然占预算的一成左右。不同部门和背景的人可能对这些数据有不同的“危机程度”解读,比较大的问题是地方债务有多少一直没有人知道。很多单位都在进行各自的评估,得出的许多数据相当惊人,包括一些地方的债务多达财政收入的好几倍。0 q1 D G/ `1 q2 ]2 h! k. t Q
财政部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统计,但很多账目如果低层的地方政府都弄不清楚,中央汇总出来的有多可靠就值得关注。只要误差不太大,应该也算是给了全国人民一个比较靠谱的底,前提是要对社会公开。
/ B- R) |$ g) z: k 外汇储备越来越丰厚的中央可能并不十分担心债务问题。事实上很多经济学家相信政府预算占GDP的两三成并不过分,债务占一成也不算什么,大家要问的是钱怎么花。花钱多少还不是最大的事,关键是花在哪里,花出去的效果如何。很多发达国家预算占比也很大,但钱都花在与人民相关的公共事务、设施和服务上,中国呢?很多地方连公园都要向百姓收费,一年收了多少、收到哪里都没人知道。财政收支不透明就意味整个政府不透明,而政府不透明也就意味着与越来越精明的民众关系不可能和谐,也会助长矛盾与对立。
+ ?8 b! J% S" R) |; c+ M- L$ v h 路透社北京6月1日电,多位消息人士指出,中国监管当局准备清理2万亿至3万亿元人民币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做法是将部分债务转入数家新创设的公司,并解除省市级政府机构出售债券的限制。
, v5 E" Z; A( I/ T 许多分析师认为,中国庞大的地方政府坏账,正威胁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稳定性,但几乎没有人认为银行业会广受波及,因他们认为资金充裕的中央政府可以介入吸收损失。“这是要拯救地方政府财政,而不是银行,”消息人士向路透社表示,“地方债务的风险太高了。这是由投资带动经济成长的缺点,”该人士补充称,银行竞相贷款而带动的经济成长,已经导致产能过剩及坏账升高。0 E* I: n7 U. B' N5 O6 u9 T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L, b& T; H# X& E1 q" G \, C
4 }* h2 `9 X4 ^- S* 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