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d: V; j& \$ W9 p7 _' |" p" \3 {0 C* s" n+ \, N" j) V% K) a
本报记者 桂杰 实习生 张蔚! F Q- ?% M+ Q$ V! f* l
“郭美美事件使公益机构、基金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不经意间推动中国走进透明慈善时代。”7月14日下午举行的凤凰公益沙龙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杨团说。当天,参与讨论的专家学者肯定了“郭美美事件”推动公益组织更加透明化的积极作用,并分析了目前国内公益组织存在的问题。* e }2 }' n2 \0 M5 S
此次沙龙活动的讨论主题为“基金会的透明度与公信力发展之道”。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在发言时称:“这是由‘郭美美事件’引发的思考”。
3 J2 [" J1 P/ N3 z. h; W “中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并不是在下降,而是根本还没有树立起来。”杨团认为,过去老百姓信服一些慈善组织,是由于其“天生”的政府背景,但在发现“我捐的钱我不能做主”之后,则开始对相关问题穷追不舍,让整个社会认识到慈善组织公信力的重要。
( @/ A% x& }6 h2 B" W1 U/ U 据披露,从2005年年底至2010年年底,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社会组织数量由31万个增加到44万个,其中,基金会数量从975个增加到2168个,许多社会组织将公益慈善作为其服务宗旨。
5 ? B( y* Y* A( s9 b5 H% B9 t7 K “中国的慈善组织既没有政府部门的权力,也没有市场的魅力,有的只是品格魅力。”金锦萍说,在这种情况下,用什么赢得公众的支持?需要不断地向公众验证自己是一个良好的组织。
/ ?6 p0 t* t3 Z 近年来,公益慈善组织的透明度不够,导致了层出不穷的慈善组织公共舆论事件,不断引发公众的质疑和批评。. Z1 E& @4 m% ^4 c" ^
“正是捐赠者的不断追问,把公信力这盏灯点亮了。”金锦萍说。
. H' I' r7 ?+ L 7月8日,民政部发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该征求意见稿,公开透明将成为未来加快发展慈善事业的基本原则。
7 n! w9 \4 C: N# i 在专家们看来,目前中国公益慈善组织的透明化刚刚起步。基金会中心网首席执行官程刚告诉记者,目前基金会有自己的官网的不到25%,在官网上公开信息的机构又仅占一小部分。也就是说,在2000多个基金会中,能够及时更新信息的也就100多个,“网站不及时更新内容,你说这个机构怎么能让人信任呢?”程刚说。8 S' q8 g" Q% l- y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U. T! ]2 T, Y7 v7 n+ |# v; }' _) s+ X
2 z4 j' R! W9 s3 l2 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