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9 E$ C/ c9 P' }3 Q7 V
* ] \ i3 z+ ?( R, X" d' v8 A ; B$ O# e' d. z1 P
昨日,延庆龙庆峡防沙林内,一名工作人员在割除野草。本报记者 薛珺 摄# J% @; s6 L! W4 o; I
本报讯 (记者饶沛)昨日,市园林绿化局举行京津风沙源智力成果现场会,会上透露,延庆县已在龙庆峡1.6万亩荒滩上完成植树造林,形成了北京抵御风沙的第一道防线;京津风沙源工程实施十年来,北京市累计完成造林营林550.8万亩,形成了绵延200多公里的山区绿色生态屏障,能有效抑制境内风沙源的形成和外来风沙入侵。
5 q1 v8 ?, Q4 i# v5 v1 h 树林面积约1600足球场
, U" ]: @1 a7 ^( G4 ]6 y 根据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治理地区主要覆盖昌平、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延庆,主要措施包括在荒山荒地造林、进行草地治理、建设水源工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 _* `$ G* n, a8 s 北京抵御风沙的第一道防线位于延庆县张山营镇、沈家营镇、旧县镇一带,往北不远就是河北省。这道风沙防线总面积约16000亩,大约有1600个足球场大小,可以抵御从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和延庆本土的沙尘。+ q, {" d2 j4 S/ s% N% M c- ~5 K
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山上的树已经郁郁葱葱,这道防线的“士兵”主要是本土的树种,包括杨树、榆树、刺槐等树冠大、降尘能力强的树木。树下是茂密的草丛,覆盖着几乎每一寸土地。延庆县园林绿化局副局长王淑琴说,为了在怪石嶙峋的山上种树,工作人员用风钻钻出一个个树坑,用缆绳将树苗和土运上山,在山下打井出的水,需要两三个扬程才能让树苗“喝上”。
9 _: P5 j3 Y) d+ F 全市累计造林550.8万亩
3 f# {2 j) c( }1 N3 o 京津风沙源工程实施十年来,北京市累计完成造林营林550.8万亩,从房山十渡到平谷金海湖,形成绵延200多公里的山区绿色生态屏障,能有效抑制境内风沙源的形成和外来风沙的入侵。# U* g& o% w, `4 [
市园林绿化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山区林木绿化率达71.35%,森林覆盖率达51.75%,分别比2000年增加14%和10%。京郊山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较工程前增1倍。
' |" G5 B3 C" N. ~0 R" j* q 根据2009年北京市第四次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北京市沙化土地面积全部为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总体面积由2004年的54615公顷减少到2009年的52448公顷,减少了2167公顷,相当于3000余个足球场大小。- k7 p6 M' e) Z8 A% u
■ 讲述
5 S" [0 }% A5 \! y 万亩荒滩铺60厘米厚客土
- M& Z% L6 E! o, \, V( v “你看这片树林,草丛里都是鹅卵石。”昨日,在延庆县龙庆峡附近的京津风沙源治理现场,延庆县园林绿化局副局长王淑琴,指着树下遍布的西瓜大小的鹅卵石说,“在这里种树不容易,我们在这片1.6万亩的荒滩铺上了60厘米厚的客土。”
p7 u4 a" B# z$ {1 I 王淑琴说,这里原来是龙庆峡中的河流冲击形成的荒滩。上世纪80年代,随着北京市大规模建设,这里成为沙石原料供应地,承包商们在荒滩上挖了30多个沙坑,最大的600亩,约为60个足球场,30米深,相当于12层楼。她说,治理前这里是一个沙源地,每到刮风天就飞沙走石,2003年,这里禁止再挖沙。
- X0 }+ y! P4 ~* @$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开始后,当地先从其他地方运来土壤,在原有地表铺上60厘米厚的“客土”,在树种的选择上,延庆县园林绿化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颇费了一番脑筋。“既要降低风速、留下沙尘,起到治理风沙的作用,还要抗旱、抗贫瘠,在这片土地活下去。经过试验,我们选了杨树、榆树、刺槐等本土树种,它们树冠大,能明显减弱向北京城区吹的风速,风速下降,裹挟的沙尘就会落下来。此外还有沙棘、沙枣等从内蒙古干旱地区引进的经济作物,促进农民增收。”王淑琴说。$ E2 N/ ^3 T7 G7 w
王淑琴说,京津风沙源治理后沙尘天气数量明显减少,2005年,延庆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76%,去年是83%,达到302天。# z' \% t+ }' x7 c7 Z$ q3 o
■ 对话' A1 {# t' [2 V
“枯枝做燃料省钱又增收”
! X9 h0 e5 V7 L g0 }) j 对话人物: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副主任胡俊
, \* J* N* ]$ x, q5 p% G 新京报:治理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4 X/ S( Z* n7 ~3 O1 S6 D/ v/ v 胡俊:开始造林时,一亩地国家掏50元,北京市配套250元,但很多地区种树环境太艰苦,这点钱不够。到2005年、2006年,国家和北京市的标准提高了,荒山造林每亩3000元,爆破造林5000元,推进速度比较快了。' I0 ?& b. f( V: F1 q
新京报:一些地方年年种树年年死,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M/ ]/ Q* g+ c% K
胡俊:新树种下去我们要管三年,然后再移交地方。我们充分发挥当地百姓的积极性,让他们做护林员,每人每月给440元,村民们参与热情很高,有的村甚至抓阄决定谁当护林员,每年一换。
7 M4 h; C4 Y" v5 x' ^# X8 p 新京报:京津风沙源治理下一步如何进行?
. d/ B. R- K) n6 z7 D 胡俊:十年治理,北京的荒山已经不多了。今后要发展生物质能源,在工程区所在的6个区县建加工点,把树林里的枯枝落叶加工成燃料块,可以烧火做饭取暖,比用煤便宜。同时要发展林下经济,为当地村民增加收入。
6 p4 q' M/ v5 b2 l$ t- r.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 U# ]0 Y% e' L" h4 _: Q5 {2 z6 x! i G: ]. j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