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3 o3 c9 U% U5 [4 U
+ o ^5 T2 Q( P) o+ ^* G) @
本报讯(记者 方芳)卫生部昨天首次披露,研究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就是俗称的蜱虫病,患这种病的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确诊病例如有出血,要入院尽量单间隔离。
# G0 W% @. }4 v* O X 2009年至2010年,中国就发现了“蜱叮咬病”。当时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苏、辽宁等地出现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证实,这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该病毒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因和蜱虫叮咬相关,所以冠以“蜱叮咬病”。
# q* y7 v4 ^$ B$ d9 C/ x1 Q# G# C 卫生部昨天发布通知,对于确诊的蜱虫病病例,家属要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呕血、咯血、牙龈出血、血便或血尿等出血表现,有出血表现的病人应住院治疗,医院尽量单间隔离并张贴明确标识。病人诊疗用品专人专用,诊疗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尽量减少探视,所有进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 _8 G" X4 E$ U1 M' P 对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且未采取适宜防护措施的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自停止接触后观察14天,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9 z3 Q. i0 K4 A: B6 \: K
对于医护人员,卫生部也作出明确要求,医疗、流调、采样、陪护及转运人员应按预防接触传播类疾病的原则进行防护。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时应戴乳胶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应摘除手套,洗手消毒。从事气管插管或其他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并戴外科口罩和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置专用包装袋并进行消毒。
- D3 F2 K% q2 _6 `. C 相关新闻
, U2 L/ `# B A/ S0 `5 |: W 北京未发现蜱虫病病例
2 M% t6 `. X. L- i- b, Q. J& R 本报讯(记者 方芳)记者昨天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本市目前没有在蜱虫、其他动物或人身上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即俗称的蜱虫病。疾控中心表示,将积极开展蜱传疾病的监测和预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会及时向市民发布预警。3 A& j- \ G: F0 x9 d! H$ j. k6 \
由于病死率较高,今年4月,北京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就开始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进行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病例,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本市对所报告的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都要进行个案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目前经过实验室检测,没有发现确诊的蜱虫病病例。% U+ K/ N( i/ S
另外,本市还在郊区设立了监测点,监测内容为两类,一类是蜱、白蛉身上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状况;另一类是蜱虫喜欢叮咬的鼠、牛、犬等动物身上有没有新型布尼亚病毒。目前监测都没有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 U& V! f8 l. g4 _3 J! w0 P
蜱叮咬人后可引发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如果单纯被蜱虫咬伤没有必要恐慌。如果被咬伤一周到两周后出现了发热等症状,一定要到医院就诊。
8 F7 Z7 Q) i" j- z: _, K.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5 e; C6 p+ k4 y6 X9 r7 r
) a1 q0 ]' D& b5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