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p, W' N* @! K, G/ j" X% p
/ K9 L' C% M* E( Z( y2 }
; R9 |8 e4 ~6 V. }8 G: S新《还珠格格》
1 n9 l' s' L7 i) W$ z
4 h/ m. ^. ^1 y) D《丑女无敌》+ r& x5 ?- S1 d
5 e! u% \8 y: |& ~4 s- W# e) `《回家的诱惑》- n1 W( H4 Z9 P4 z9 f& L
曾经捧红了湖南卫视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如今被翻拍后饱受观众质疑。虽然同之前的“流星雨”系列一样,新版《还珠》走“越批越火”的线路,收视率居高不下。但观众已将更多的注意力从剧情本身转向了新旧版对比。甚至有网友笑称,新版《还珠》发起了一项“大家来找茬”的全民运动。
' U: }' i# d/ M1 G- c+ v( G “还珠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于电视剧翻拍的思考:匆忙上马的低劣翻拍,让电视剧市场“情何以堪”。
0 ]& w" P& w4 @+ f# m" ] 翻拍“成疯”广遭诟病
+ [1 }$ P; y* ]$ b; }% Q 一位网名为“安宁仲夏”的网友在天涯社区发帖,将两版《还珠》截图对比,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已有近八十万的点击量。“安宁仲夏”说,“新版《还珠》毁掉的不仅是‘80后’对《还珠》的美好回忆,也冲击着他们整个童年的美好回忆。”3 R' y6 r0 c$ T& r$ W' V
近年来,电视剧翻拍“成疯”。2010至2011年两年内,四大名著均被翻拍,金庸剧、琼瑶剧、海岩剧被翻拍。2011年,江苏电视台投资8000万翻拍海岩的“生死之恋三部曲”——《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境外的热播偶像剧被翻拍成国内版,如2008年,美剧《丑女贝蒂》被翻拍成《丑女无敌》;2011年,韩剧《妻子的诱惑》被翻拍成《回家的诱惑》。
/ Y$ m3 f* J, E 翻拍作品层出不穷,但质量却广遭观众诟病。新版《还珠》中饰演紫薇的海陆(微博)被称为“海绵宝宝”;新版《红楼梦》中饰演林黛玉的蒋梦婕被称为“胖带鱼”;纵使是“万人迷”陈好,在《三国》(新版《三国演义》)中也招来了“村姑貂蝉”的质疑和挖苦。
2 \ B0 O6 z6 N& p1 l “雷人”剧情扭曲观众道德观
- ~& X/ x5 l9 O8 w1 ?3 g5 v 客观上看,由于现代影视拍摄技术和后期剪辑合成水平的发达,加上化妆、服饰、灯光、音响等多种技术因素,翻拍作品本应比最初版本更成功。但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李准认为,翻拍不成功关键在于翻拍剧并没有吃透原著,不注重对原著价值观和精神内涵的追求。
2 _/ S% N7 H" m' g. [: { 李准以《红楼梦》为例,说明翻拍作品对时代文化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都理解不透。“《红楼梦》中,贾宝玉本身是封建社会没落贵族的公子,却又具有资本主义启蒙的精神。但翻拍剧并未仔细挖掘他身上的反差和矛盾。”
3 p( l, h* m+ {2 K2 |" B3 V6 M& _ 翻拍剧只是在剧情和人物形象上进行翻新,却不尽如人意。新版《西游记》中,高老庄的高翠兰完全爱上了猪八戒;唐僧对女儿国国王动了真情。六小龄童直言,“你可以用各种不同风格去拍它,但它的精髓不能变。师徒四个人西天取经,大家都在找女朋友,那还是《西游记》吗?”
. _6 A( f( N/ V5 [3 C 新版《红楼梦》的定妆照一公布,便引来无数非议。网友评论,黛玉的“铜钱头”额妆酷似张曼玉版“青蛇”;宝钗身着纯白镂空花半透明大袖纱衫,宛如王祖贤版“白蛇”;宝玉被戏称“西门庆”;贾元春浓重的红色眼影在影视作品中很少见,只在昆曲、京剧等传统戏曲舞台上才出现。
# x* a+ [# A9 c7 y1 N: R; \( D9 u 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说,广电总局已明确表态短期内禁止“四大名著”的翻拍,也不提倡非名著翻拍。& i( O8 P" |$ A
“急功近利”导致劣质翻拍% C& O/ ]4 M' x3 o& W3 J
从声势浩大的全球选秀、沸沸扬扬的短信投票开始,新版《红楼梦》就注定其无法与商业摆脱关系。观众吴岩说:“这是打着艺术的幌子登台,唱资本圈利的大戏。”4 X! s' F) y5 q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普光认为,在近年来电视剧创意匮乏的情况下,创作者迫于票房和收视率的重压,依靠将经典恶俗化、挖掘人性的负面因素来吸引眼球。文化传统的重建被忽略了,电视剧市场出现了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9 P( ]# ]: W r7 k* X; j8 q5 c 名著和经典电视剧的影响力为翻拍剧提供了群众基础,成为收视率的有力保证,却无法保证翻拍作品的质量。
1 x# h, I0 N3 k" @ 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说,翻拍者企图利用名著的影响力迅速实现经济诉求,多数翻拍剧在社会消费主义文化氛围的主导下主要以商业元素吸引人,但正是这种出发点导致了劣质翻拍。
8 a9 F" B+ ]% a. `+ F: Z! l 六小龄童表示:“我不反对翻拍,问题是怎么拍。我这一版孙悟空在网上的支持率是98.8%,这说明无论时代怎么变,老百姓很清楚他们心目中的美猴王是什么样子的。中华民族世界级的名著不多,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西游记》的精髓告诉下一代。”
3 Z* c. \, D6 x. t: H2 D q6 x 要实现这一点,专家认为首先要让电视剧创作者有担当意识。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仲呈祥指出,中国现在是电视剧生产消费的第一大国。电视剧凭借其影响力之大,受众之多,引领时代的大众艺术潮流。因此更应重视电视剧塑造高尚形象、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Q! d" M; `5 x. H9 g, m. D+ O1 z
“故事荒”笼罩电视剧市场: X1 o' j9 M/ U# W9 j" b7 K* M
虽然观众质疑声不断,翻拍剧仍然接二连三地上映。中国传媒大学学者曾庆瑞说,2010年播出的电视剧中,几乎有50%是翻拍剧,2011年势头不减。他认为,这是创作资源急剧短缺、原创力匮乏的表现。; O0 _; u* Q' S* |
电视剧市场“故事荒”的问题不容回避。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博士俞露表示,剧本的好坏对于整部剧的优劣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当下年轻编剧的表现平台非常有限,资金、经验等方面都存在问题。编剧的力量薄弱直接导致好剧本的缺乏。
& \7 O' v5 {! e8 Y7 x! ]$ y 在翻拍热潮中,多数编剧陷入了“忠于原著”和“大胆创新”的两难境地。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大胆抛开原版,另起炉灶,会让人觉得不适应。依样画葫芦,照原版来,又让人觉得画蛇添足。翻拍向来都毁誉参半,众说纷纭。 A: K: D& H7 R5 S. B
更多的专家开始呼吁放下翻拍,回归原创。仲呈祥建议,编剧应当多从生活这一创作的唯一源泉入手,积累生活素材和感情,以增强原创力。. f9 J, `7 _& @' N
新华社记者 白瀛 王雪玮 7 q+ l5 f, j5 [2 G7 @6 |
(责编: 柳星张)
& V1 k- q. Y+ Y; @, t
3 W' J1 C& T: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