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三网融合之争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似乎都没显示出被击垮的迹象,因为舆论并未出现一边倒,而是两方对垒情况严重,各种“专家”登场,但观点不一,显示此事争议很大。
9 M8 E9 r' ^6 Y6 e; ] q- s6 s6 M) K& q$ U1 R/ r( o* f
11月15日,央视再度“出手”,其官方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制作专题报道,自此由央视引爆的“发改委调查电信联通涉宽带垄断”一事,越来越呈现出一地鸡毛的态势。3 i$ @+ M" j! x) P+ C" f) H" T
由于广电在其中的利益纠葛日益被暴露,因此,这个被称为“反垄断第一案”的重大事件越来越不像是在讨论垄断问题,而是向广电电信利益之争转变,甚至涉及到三网融合的走向。; D2 }* V( _5 R+ g
关于原告的数个传言版本
' }' I4 W) J ]/ K" g中国电信(微博)和中国联通(微博)被扣上“垄断”帽子一周后,一则消息突然调动了大家的神经。11月15日早上,传出国家发改委将于该天上午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宣布反垄断一事。据悉,当天要主持这个通气会的是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而这个局正是宣布调查电信联通涉宽带垄断的发改委内部司局。
8 G, e6 g* e9 i* [; k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可能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有关。不过,事后证明,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实际上于该天宣布的是处罚两家制药企业。
4 K' J( C8 B. T; J7 ^* o这是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第二次公布涉及垄断的调查案件,在数天前,发改委宣布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垄断”,引爆了中国的反垄断情绪。
: [/ T# N3 `: l& T q( S/ }而关于到底谁是此次“反垄断案”的原告,业界已流传多个版本。一种认为这来源于去年的中国电信清理“流量穿透事件”。所谓“流量穿透事件”就是一些公司在中国电信购买带宽后,并不自己使用,而是转手卖给铁通、广电等弱势运营商赚取差价。尽管如此,弱势运营商获得接入带宽的价格仍远低于中国电信的结算标准,往往能低至30万元/G/月甚至更多,这导致去年中国电信清理“流量穿透事件”,结果,铁通的带宽出口20%被中断,大量用户退网。
' Z( Z) R" W# g9 V( o/ {除了中国移动旗下铁通被指为有原告之嫌外,广电则被认为有更大的嫌疑。' d3 G) C6 y- [# @9 I( E8 B! x2 s# |
据业内称,这主要是因为2007年广电在全国各地开始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的同时进行了广电网络的双向改造,广电的有线电视网络遍及城镇每家每户,被视为未来电信运营商更大的竞争对手,但目前情况下,广电没有任何骨干网,无力与电信和联通竞争,因此,希望推动政策上遏制电信和联通,显然是广电的一种诉求。/ R, h# y- E4 r, c8 C6 [3 m
对此,广电方面没有任何人回应,但一个名为高红冰(微博)的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理事发出一个惊人的观点,其提出要参照英国电信集团2008年将数据中心业务进行分拆,出售给HP的成功做法,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数据中心业务分拆出来目前拥有的近10万个数据中心机架,超过60亿的年收入。不过,经查询,高红冰曾在信产部任职,目前并非中国社科院专职研究人员。
6 Q. o% [. O$ I( {3 m在被曝出“涉嫌垄断”
) G8 O+ \( A; \* k8 s三网融合之争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似乎都没显示出被击垮的迹象,因为舆论并未出现一边倒,而是两方对垒情况严重,各种“专家”登场,但观点不一,显示此事争议很大。
8 r0 S3 q W2 D; Z! X) Z) o着名电信专家阚凯力的说法也显示宽带垄断一事很复杂。阚凯力说,中国的网速绝对算不上慢,从世界范围看,应该是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很多人以为国外的网速就一定快,我有个朋友住在美国硅谷,他家里的宽带也不过700K,连1M都不到。. G: y4 j& `" s" n! H1 D" ?. B6 _
阚凯力又说,我国网费从绝对价格来说是中等偏低的。但如果从两国收入水平来观察相对价格的话,我国的宽带资费确实偏高。“关键是从什么角度来看,如果非要比相对价格,那么和其他行业比,中国的网费也不算高。比如说住宅,北京的房子就要比华盛顿的贵得多。”/ a% C. S6 M( _0 w% g$ a
不过,很多专家已经开始直白地指出了此次反垄断一事的幕后背景。阚凯力指出,央视属于广电系统,与电信企业分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彼此在互联网业务上存有利益冲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