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新社邯郸9月27日电 (黄芳 马继前)随着大陆沿海地区人力、土地、财税红利逐渐弱化,台商开启第四次“迁徙”,到中原地区以求发展。4 H5 H3 x! J0 O5 l8 T+ p
. m# d% X" `' i3 g1 W
25日至27日,第三届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论坛在河北磁县举行,来自传统制造业、农产及食品加工、高新科技、电子、信息、金融、教育训练、休闲服务、环保工程等9大类148家企业代表及两岸知名专家、学者与会。本届主题为“经略中原战略”,而“得中原者得天下”成为与会者的口头禅。- [$ `4 j9 ?. W5 L
$ k9 z) O3 v" K7 ?# Q
自改革开放至今,台商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发轫,转战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勾勒出一条自南往北的“淘金”路线,而经济成本的考量成为其迁徙的最初动力。
$ Z+ W- g1 @ w0 x
2 Y4 Q4 H" \7 \ 资料显示,在1996至2007年期间,55%的大陆台商聚集于长三角地区。然而,数年之后,这一地区遭遇当年珠三角同样命运。以台商云集的江苏昆山为例,“两免三减半”的税赋优惠如今已逾期,增值税接近19%,企业所得税达到25%。加之人力、原材料成本上升,融资困难,这些让台商的目光开始投向其他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 8 f; m' P U- o6 ~/ }' e
: a2 P7 C3 Q" c( y X3 c
“中原地区四通八达,占尽区位优势;此外,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扩大内需、产业结构调整及加速城镇化进程、区域平衡发展的目标都为台商带来发展商机,其中内陆地区广大的市场是最具吸引力的。”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震涛表示。# I( U( `; e) Z- Q8 z0 I3 i
: G: c2 } m5 A5 i/ W) J
官方统计,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51.3%,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相关预计显示,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约有8.5亿人将生活在城市,这其中将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而此过程中,城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中原地区增长空间更大。. B: g; \ [- {+ F" U
: r7 Q; F1 F4 T
与此同时,2011年9月,涉及河南省全部及周边6省部分区域的中原经济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前,同样位居中原的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
/ Y% a+ P& _: j3 ~ X, N: I a
9 K& R X: a- e0 ] 政策利好促使台商“闻风而动”。据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调查,自2010年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以来,分别有48%和50%的大陆台企拓展华北和华中市场;在以上两地区,共计48%的台企两年间扩大其投资份额。4 S# L$ k, A9 _5 v% E3 z5 Y/ g2 r
, N" T' ^/ T0 b q 台湾知名瓷器公司法蓝瓷的总裁陈立恒对中新社记者说,在资金供应、成熟工人和基本劳动力以及经济成本的考虑外,他更看重的是对当地的文化资源与发展环境。“遥远的地方有更大的市场,意在探索。”他的公司本月23日刚斥资1.56亿人民币在河北邯郸磁县动工建设一家研发中心,而当地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产地。* M! s4 s3 o) w3 ^# s
$ @/ ~0 v* w9 e6 H% m' @: ^: g
据台湾电电公会2009年发布的《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在其调查的93个城市中,环渤海经济区(天津滨海、北京亦庄、大连和青岛)被列入极力推荐等级,而其辐射的内陆腹地亦成为台商布局的“新大陆”。
3 y9 [$ A% j8 ~/ k2 k7 i; R$ U/ |8 H+ V
当前的“新大陆”是否会成下一个红利殆尽的鸡肋?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知识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认为,两岸通过共同规划大型项目,投资开发,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在环保节能、文化创意、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方面深度合作,才是永续发展之道。
! v9 Z0 l( k, h( q+ Q
" u, [7 V7 X5 K# A 不过,在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院长陈明恒看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台商的生活环境、完善融资、人才供给与培训等仍是中原地区今后需努力的方向。(完)
' R. N( `; [& c2 M1 q8 _
C. e7 l$ c7 D- I3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