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9 K9 P. ~8 R- s, q# ]6 [
8 n& {! R4 I$ L! o% N- x" {
4 B! J, b* u) O! a0 U( z9 O! q; [
尤广才
0 Q8 F9 g% c" \3 S4 [ 曾为黄埔军校学员奔赴缅甸远征战场西保战役俘虏残敌重伤之后憾别疆场
; }$ q9 G7 I) s+ W 获“军功章”92岁老兵等了60年
# B) R, \' w' P 在尤广才的写字台上,永远摞着厚厚的文稿。这位92岁的远征军老兵,至今仍然笔耕不辍,记录着自己在滇缅战场的经历,书写对二战和阶级斗争的感悟。
" |5 W4 |. [+ Z( u( J 曾在壮年抗倭,浴血沙场的尤广才,如今默默无闻地生活在安定门附近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区里。那场光荣的战斗留给他的,除了几道深深的伤疤,只有一张辗转得到的《陆军第五十师缅甸西保战役有功官兵勋绩表》复印件。
# l* W9 f* B) Z2 Y, ~ 几十年历经妻离子散、人情冷暖,尤广才却坚信历史和国家终会给予他公正的评价。
8 t- F4 @" k. f* S, g, `+ m4 C 人物档案
1 T! s [! v+ t5 j+ O4 |7 I 姓名:尤广才
1 ~8 }2 ^0 I; j: ^8 c 生年:1919年
' J$ A/ e+ ?6 P. t9 g 籍贯:山东老兵
* L9 x7 D, Y9 x 身份:第50师特务连连长* i1 A$ K+ J& J( Z. _1 k: S9 A
奔赴缅甸/ f+ u+ J: ]4 ^* H1 i
辞母参军后成黄埔军校学员
$ i0 ^) N t+ U; I$ O n( q* K+ Q 尤广才的老家在山东峰县,距台儿庄60里。1938年日军侵入山东,与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一带激战。19岁的尤广才拜别老母逃往徐州避难。半路上他得知国军在台儿庄大捷,激起了从军报国的决心。: x/ @6 Z* d* M4 s0 X7 f7 N
但徐州随即陷落,尤广才只得随溃军南下,数月后逃到安徽凤阳,才有机会参军,考入“战时工作干部训练一团”,简称“战干团”,蒋介石任团长。( X; [ l. V7 K5 }
尤广才抱着上前线杀敌的目的,参加了军事队,后来成为黄埔军校第16期学员。1941年被分到54军军部特务营任排长,一年后升任50师师部特务连连长。
$ z; L4 ]5 A* ?& f/ @6 d# d 飞越驼峰 奔赴缅甸远征战场7 r3 ]! {7 N2 B4 I' v
54军当时驻守云南文山古木,1944年4月受命抽调14师和50师飞赴缅甸前线,代号“X部队”,成为反攻缅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此,尤广才成了第二批中国远征军的一员。; N) r4 J0 H# ] E( @5 y6 c
1944年4月,尤广才和40多位战士从云南祥云驿机场登上美国C47运输机,穿越喜马拉雅山,飞赴印度汀江机场。这段航线就是闻名的“驼峰航线”。尤广才清楚地记得这段艰苦旅程,上有气流肆虐,下有日本人的高射炮射击,经常感觉飞机直坠。尤广才很庆幸,因为当时在这条航线上,美军投入的2100架飞机,有1500多架坠毁。
: O* V- T% U o8 ?8 j/ W) G2 k 驻扎密林接命令奇袭密支那
! Q! [$ h8 Y9 Z' U 一到汀江机场,尤广才的部队又换乘另一架运输机直飞孟关。尤广才随部队驻进了不见天日的密林中,随后接到命令奇袭密支那。4 w! \+ ?4 p2 X/ L( ~, C# V
50师师长潘裕昆后被调往前线指挥,尤广才所在的特务连当时负责夜间巡逻搜索,他和战士们都热血沸腾,一心赴前线打仗。
* B" F2 U. d. `; C' l# x) B% G 于是一天早操完毕,尤广才找到师长潘裕昆请战,潘裕昆当即决定将特务连配属到149团,进军缅中重镇西保。
6 y$ X# E; t; y 1945年3月16日,特务连被配属到第二营,接到沿公路向西保市区正面进攻的任务,尤广才知道真正的大战开始了。/ j- K) y; A' M0 e/ A5 x( \
西保战役3 l4 b2 K9 \) z. B* g- ~* ~) B5 w
西保之战 击溃守军俘虏残敌
2 X% X8 G) L" m3 I: [: q8 V+ ] 至今谈起那场光荣的战斗,尤老仍兴致勃勃,每个细节都记得很清楚。$ j$ L2 S$ U3 X" h
“仗从早晨打到中午,我率两个传令兵、一个号兵跃向最前线督战。这时敌人的狙击手发现了我,瞄着我打,号兵周勇贴在我身边,当场牺牲了。看着他倒下,血从军服里冒出来,我继续往前冲。”近70年来,尤广才每逢想起这幕,都难抑悲痛,他认为周勇是替他死的,后来曾多次写诗纪念这位号兵。
1 _0 k& }; @3 n& f) r 尤广才率特务连击溃城外守军,当晚直入西保市区,最终在翌日天亮时,将残敌追击至伊洛瓦底江边悉数俘虏,其中包括两辆日军坦克。2 ?/ }* B& F' z2 W1 `# G( t
获勋绩表 迟到60年老泪纵横
, Y. [$ C# H$ s, | 这一仗,尤广才的特务连共有20多人阵亡,长眠于异乡,在西保公墓至今还有他们的陵园。 U. e( r9 I; j" D/ ?6 _
几十年来,尤广才只能独自默默怀念这些战友,如今已记不全他们的名字。而60年后的某一天,尤广才意外收到了潘裕昆的外孙晏欢寄来的一份勋绩表复印件。
d5 r+ }" T# w0 U% [* Y; d6 w$ y 这份《陆军第五十师缅甸西保战役有功官兵勋绩表·附表第八》上赫然有“尤广才”的名字,在其“功勋事迹”一栏中如此写道:“忠勇果敢,指挥从容,行动坚决,于三月十六日攻破敌坚固阵地,一举追敌至数英里,使敌不逞而抵抗。”
& |8 D7 j/ |$ `4 C 原来,这张勋绩表是晏欢的父亲晏伟权,追查潘裕昆抗战事迹时从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查出来的。“想不到经过一个甲子,竟能发现关于我这样的下级军官英勇作战的记录。”尤广才拿着迟到的“军功证明”,老泪纵横。
0 o9 ?1 @2 ~9 @/ A. J/ ~2 o ? 劫后余生
$ N/ u4 v6 r3 E& M1 V$ p+ L 憾别疆场为了女儿放弃赴台6 Z) ?+ u& |) p% V9 @
西保之战后,尤广才在一次行军演习中,一个士兵踩到日军埋下的地雷引起爆炸,几名士兵被炸死,尤广才也身负重伤,被送往野战医院抢救。随后被送往后方养伤,憾别疆场。
0 E# q% I8 N$ j! x 尤广才说,当时一枚弹片由右肋穿进体内,幸未伤及内脏,手术后,他的右腹部留下了一道十厘米长的疤痕,而右腿穿入的一些碎弹片则至今未取出。
7 e" P' a, u4 H O9 i' Y 1945年5月,尤广才随远征军凯旋回国,很快日本无条件投降。然而,国共谈判破裂,令中国陷入内战,尤广才无奈随部队转战东北,战败后经深思熟虑选择了投诚。
; ~0 ~; h+ l% ^$ B5 P# ^+ W0 O “当时我是军官,有机会逃到台湾,但那时候我已有了女儿,为了孩子我没走。”尤广才说再也不想中国人跟自己人打了。
1 S* ?1 Z4 c" Y$ T 妻离子散枣庄插队苦读英语
: p% B: K# [' J3 g& Z. f 解放后,回到沈阳的尤广才在沈阳工学院当小工,但1953年因“历史问题”被开除。1958年,正在北京学习中医的尤广才被当做“残渣余孽”抓到清河参加劳动教养,三年自然灾害时险些被饿死。在此期间,妻子与他离婚,全家与他划清了界限。
. X% a- ^* }' C4 [& q7 | 6年后,尤广才被下放山东老家,20多年没见过面的母亲迫于压力,拒绝认他这个“历史反革命”儿子。尤广才没有怨言,一个人在枣庄插队落户。
2 T- v) k4 v* m. A! f 还是远征军的经历改变了尤广才最终的命运。当年尤广才曾和所在师部的美国少校联络官交流颇多,对英语有兴趣,后来他又自学了林语堂编写的英语教科书,从此打下了坚实的英语基础。文化大革命后,60多岁的尤广才成了村里唯一的英语老师,1980年得到平反,获得公办教师身份。
" o- k) t# L" p 骨肉团聚笔耕不辍留住历史5 A' }9 v- @: b/ |+ o x2 ?2 B
1988年,尤广才和23年未见面的女儿再次相认。90年代末,尤广才被女儿接至北京生活。92岁的尤广才虽历经浩劫,但仍不忘“黄埔精神”,过着简朴的生活。老人至今笔耕不辍,每天都要阅读《中国日报》英文版,写回忆录。! [- w' X0 \ i$ A$ {3 {3 a5 t
今年1月份,尤广才不小心跌了一跤,脚踝部两处轻微骨裂。医生让他卧床静养,谁知第二天他就要下地行走,一周后再拍片子果然痊愈了。
. i* ^$ X& |7 n- I0 e' k7 d3 c 也许,在经历了太多炮火洗礼和岁月磨难后,尤广才早已铸就了真正的钢筋铁骨。
& ]0 c# m& ~/ D 本版文/记者邵靖制图/李铭6 R# h; A& q( g2 {
(编辑:SN005)
; c, O9 }! R/ x/ f6 h
: V4 U7 Z. l H. }# j; `/ K3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