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F E _4 G, B& o: {5 A8 l
) }$ P( B! ^& o' q4 |" r5 I$ k 近日,不断有网民发帖讲述各自城市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的情况。以往鲜亮的城市在瞬间变成“水城”,暴露了一些看似“现代化”的城市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严重落后。暴雨后,记者进行实地调查。
( P' i. l" e2 r& x" q 武汉 排水系统口径“落伍”
: [( ~& p/ R! z' n5 e “城市景观”:公交冲锋舟9 p6 u! s7 A! J
近期,《六月到武汉去看海,在武大操场游泳,坐公交冲锋舟》等多篇反映大雨导致城市内涝的帖子引来网民的“围观”。网民“牧阳光”在一篇帖子中说,18日武汉大雨导致全城内涝,微博上出现最无奈的话语:各大院校普遍被淹,爱玩的“童鞋”在操场上尽情畅游,至于是否有人在操场上摸到武昌鱼不得而知。: J6 E+ w9 e) H. a" C
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 q- h* R6 |- [5 d3 o1 X
作为一座老城,武汉很早就有了地下排水系统,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这种标准已不能适应今天城市发展的需要,如管网、箱涵等排水系统的口径还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标准建的。1 G6 \" D, @# C$ u6 K& x% I, N
杭州 排水系统“小马拉大车”& a2 M$ ^ q- I
“城市景观”:西湖边“看海”* O9 C9 G# q% c- y1 `/ S9 ?( ] e
一张浙江杭州“水漫金山”照片在微博上被网民疯狂转载,从图片上看,建在湖面上的九曲回廊都已经被水淹没了。而杭州网民“浮夸翁”在转载照片的同时不忘调侃一句:“传说今天在杭州最浪漫的事,就是带着你心爱的人去西湖边看海!”
9 s3 Q# b& I" `* h 浙江省建设厅规划处处长姚昭晖:2 M& N/ J/ d0 T+ h1 j+ I7 h0 @! z$ q
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滞后是掣肘城市排涝功能的主因。“与近年来快马加鞭式的城市地面建设相比,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却跟不上步伐。面对倾盆大雨,城市排水系统‘小马拉大车’,显得力不从心。”
1 Q: q, I3 C: I' N0 q 南昌 20亿投入“不堪一击”2 ~$ R4 h: q% Z) n& j i* v" u! _
“城市景观”:街上可垂钓$ V h4 B4 F5 R/ t! a9 _* y
来自江西的新浪网友“张小圈”在微博上说:“连日大雨让南昌陷入了内涝,号称耗资20亿改造的城市五大排水系统在如此密集的降水面前不堪一击。繁华街道可行舟、可垂钓,南昌不久前打出的宣传口号‘中国水都’终于实至名归。”0 k3 P+ Z$ p/ |3 U( b$ U4 v* d' s
2003年,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南昌,市区内涝严重,被称为“漂在水上的城市”。今年6月14日开始,南昌6小时降下31.5毫米暴雨,一些街道路段也出现了内涝,但整个城市“水上漂”的场景不复存在。其原因在于2003年以来对城市地下排水系统20多亿元“看不见的投入”。! _2 v8 D/ h4 x' [( p6 ~# B
江西省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副处长李日龙:
; k' \, N( e7 c8 H 城市排涝规划建设存在限量,应当允许特大暴雨有一定的排水时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城市扩张、人口规模扩大,排水系统的管网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很多城市历史欠账严重。
4 R2 q2 N$ ?; g- N/ U$ g$ Z 上海 地铁漏水因空调阻塞
7 i1 h5 M% j# r) {7 Z5 S. H3 ` “城市景观”:地铁“水帘洞”
+ p U# t1 m3 f' V# H/ X 新浪网民“马志海”在微博上发布的一张上海地铁“下小雨”的照片被超过千名网友转发,他写道:一场大雨,上海地铁成了水帘洞,漏得个通透。* y$ K8 u! E- C6 I# t3 A
负责建设运营上海地铁的申通地铁公司:
0 l1 e& _8 I4 x8 \ 在暴雨过程中,上海轨道交通部分地势较低的地面站有漏水现象,其中,一些地势较低的站点还出现了雨水倒灌进车站的情况,一些正在施工的工地与地铁设施对接处也出现了漏水,有的车站顶部伸缩缝出现脱落也导致暴雨中漏水。
. u5 f& a& d" W- f3 U$ A, P 而个别车辆内部漏水的问题则系空调管道阻塞,导致应该排出的水倒灌到车厢内。
8 |5 m# ^7 E& H' S 据新华社电4 t( j$ M7 u% `5 d- u2 `" K1 Y9 Q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4 H2 ^/ Q6 M- t4 C; v* K
9 s% d/ Y U+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