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中国殷商祖先的伟大创造发明;是当今汉字的起源、鼻祖、祖神。
甲骨文,自1899年出土以来,经罗振玉、董作宾、王国维、郭沫若、胡厚宣等几代古文字学家苦苦研究才破译出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甲骨文,还是全人类的始创文字。它在世界文字史上瑰宝级的地位和价值引起了许多国家极大关注。日本收藏甲骨片12400片、加拿大收藏8702片、英国收藏3089片、美国收藏1882片、德国收藏715片、俄国收藏199片、瑞典收藏100片、法国收藏99片、瑞士收藏99片、新加坡收藏28片、比利时收藏7片、韩国收藏6片等等,这在世界古文字收藏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而且,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韩国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还有专门研究甲骨文的学会。
甲骨文“独而不群”、“和而不同”,自立于汉字书体之林。最具汉字象形性的,唯甲骨文是也。
因此,搞甲骨文的书法要先认识到甲骨文的特性:首先是它的科学性,然后才是它的艺术性。
近年来,不少书法人涉猎甲骨文书法篆刻,不少佳作问世流传,这是喜人的好事。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良倾向:1、自“造”甲骨文字;2、落款明明写着“甲骨文”或“集殷墟文字”,作品中却大量使用借来的篆字;3、竟有人说能用甲骨文写唐诗三百首,还有的说能用甲骨文写毛主席诗词。
对此,我不敢苟同。而且,我担心这种倾向会把甲骨文书法引向歧途,贻害后人。
大家知道,文字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而甲骨文的殷商时代各方面水平都很低下,人们对文字的创造和需求很低,因此甲骨文字数很少。据我个人查验,现代人能用的甲骨文字也就900字左右。
比如,甲骨文里没有“船”字,只有“舟”。因为当时人们主要居集在中原一带,当时生产力水平只能做个小木舟,在风平浪静的湖、河、江上当个交通工具或捕个小鱼小虾。至于遥远的海,甚至于到急流巨浪的大海航行捕鱼是根本不可能的,人们日常不与海打交道。所以,甲骨文也没有“海”字。请问,你怎么去写“夜半钟声到客船”?又怎么去写“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唐诗,写毛泽东的诗词,没有几千字做基础是无从谈起的。
于是,有人就开始“造”甲骨文字。但,科学告诉我们:不可以!要尊敬古人。今天的书法人根本没有这个资格,根本没有这个权利。我们的资格和权力只是在殷人造字的基础上写写字而已。而且“造”字误人子弟害人匪浅。别人看了,记下了,一传十十传百。岂不知甲骨文里根本就没有。
因为甲骨文字数少,一般从离它最近的书体—篆书借字是可以的。但我有个原A则,一幅作品里只要有一个是借来的篆字,那么,在边款上就不能落“甲骨文”或“集殷墟文字”的注明了。因为,这样的作品已经不是地地道道的甲骨文了。权当一幅古文字书法作品吧。
甲骨文字少,这是历史事实,我们无法改变,必须接受。只要用心,照样可以写出字数不多但地道的甲骨文书法作品来。问心无愧、经得起推敲。多好啊!
甲骨文是一门科学,甲骨文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也是科学,既然是科学,从艺态度就应老老实实,就应字字有出处,字字有根据。
让甲骨文书法艺术朝着正确健康方向发展,让我们书法人展现给世人的是“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甲骨文书法作品,便是我写此文的欣慰了。
其实这不也是甲骨文书法作品欣赏者、收藏者的期盼吗?